公布日:2023.11.03
申請日:2023.08.03
分類號:C02F11/13(2019.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右端固定安裝有收集箱;鋪攤板,其設置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所述鋪攤板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銜接條,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前端面,所述銜接條的下端連接有銜接輪,所述銜接輪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安裝軸;移動塊,其連接在銜接輪的前端,所述移動塊的內(nèi)部貫穿連接有往復絲桿;液壓伸縮桿,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下端面,所述液壓伸縮桿的上端連接有頂輪。該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便于對污泥進行均勻攤鋪,防止污泥堆積,有利于干化,同時解決了目前的污泥烘干裝置烘干后污泥易結塊,難以取出的問題。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右端固定安裝有收集箱(2),且烘干箱(1)的左端固定安裝有熱風進風罩(3),并且烘干箱(1)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熱風出風罩(4),所述烘干箱(1)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支撐架(5),且支撐架(5)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進料筒(6),所述進料筒(6)的內(nèi)部轉動安裝有絞龍(7),且進料筒(6)的左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8),所述進料筒(6)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進料斗(9);鋪攤板(10),其設置在烘干箱(1)的內(nèi)部,所述鋪攤板(10)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12),且連接塊(12)的左端連接有滑塊(13),并且滑塊(13)的左端連接有滑軌(14);銜接條(15),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1)的內(nèi)部前端面,所述銜接條(15)的下端連接有銜接輪(20),所述銜接輪(20)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安裝軸(17),且安裝軸(17)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壓輥(18),并且壓輥(18)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切割環(huán)(19);移動塊(21),其連接在銜接輪(20)的前端,所述移動塊(21)的內(nèi)部貫穿連接有往復絲桿(23),且往復絲桿(23)的左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4),所述烘干箱(1)的前端面固定安裝有防護盒(25);液壓伸縮桿(26),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1)的內(nèi)部下端面,所述液壓伸縮桿(26)的上端連接有頂輪(2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內(nèi)部前后兩端面均開設有限位槽(16),且安裝軸(17)通過限位槽(16)與烘干箱(1)構成滾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2)的內(nèi)部固定安裝有固定臺(28),且固定臺(28)的上端面呈從左至右傾斜向下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鋪攤板(10)的上端面左側位置固定連接有擋塊(11),且擋塊(11)的豎截面呈三角形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塊(12)與滑塊(13)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轉動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銜接條(15)與銜接輪(20)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嚙合連接連接,且銜接輪(20)設置在壓輥(18)的前側,并且切割環(huán)(19)從前后至后等間距分布在壓輥(18)的外表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軸(17)與移動塊(21)之間構成轉動連接,且移動塊(21)滑動設置在防護盒(25)的內(nèi)側。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塊(21)的內(nèi)部貫穿連接有平衡桿(22),且平衡桿(22)固定連接在烘干箱(1)的前端面,并且平衡桿(22)與移動塊(21)之間構成滑動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伸縮桿(26)關于鋪攤板(10)的豎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且頂輪(27)轉動連接在液壓伸縮桿(26)的上端。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輪(27)與鋪攤板(10)的下端面滾動連接。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目前的污泥烘干裝置大多不便于對污泥進行均勻攤鋪,污泥易堆積,不利于干化,且烘干后污泥結塊難以取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包括:
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右端固定安裝有收集箱,且烘干箱的左端固定安裝有熱風進風罩,并且烘干箱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熱風出風罩,所述烘干箱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支撐架,且支撐架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進料筒,所述進料筒的內(nèi)部轉動安裝有絞龍,且進料筒的左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所述進料筒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進料斗;
鋪攤板,其設置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所述鋪攤板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塊,且連接塊的左端連接有滑塊,并且滑塊的左端連接有滑軌;
銜接條,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前端面,所述銜接條的下端連接有銜接輪,所述銜接輪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安裝軸,且安裝軸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壓輥,并且壓輥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切割環(huán);
移動塊,其連接在銜接輪的前端,所述移動塊的內(nèi)部貫穿連接有往復絲桿,且往復絲桿的左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烘干箱的前端面固定安裝有防護盒;
液壓伸縮桿,其固定安裝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下端面,所述液壓伸縮桿的上端連接有頂輪。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移動塊,安裝軸和壓輥共同作用,能夠將污泥在鋪攤板上端面進行鋪攤,進而增加對污泥的烘干效率,通過切割環(huán)能夠切割泥塊,使泥塊碎裂掉落。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烘干箱的內(nèi)部前后兩端面均開設有限位槽,且安裝軸通過限位槽與烘干箱構成滾動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限位槽對安裝軸起到限位支撐的作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收集箱的內(nèi)部固定安裝有固定臺,且固定臺的上端面呈從左至右傾斜向下設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固定臺起到導料的作用,使鋪攤板上端面的泥塊能夠順著固定臺滑入收集箱中。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鋪攤板的上端面左側位置固定連接有擋塊,且擋塊的豎截面呈三角形設置;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擋塊的豎截面呈三角形設置,防止左側污泥溢料。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塊與滑塊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轉動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滑塊對連接塊起到支撐作用,進而對鋪攤板的左端起到限位作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銜接條與銜接輪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嚙合連接連接,且銜接輪設置在壓輥的前側,并且切割環(huán)從前后至后等間距分布在壓輥的外表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銜接條能夠使安裝軸在左右移動時旋轉,進而帶動壓輥和切割環(huán)在鋪攤板的上端滾動。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安裝軸與移動塊之間構成轉動連接,且移動塊滑動設置在防護盒的內(nèi)側;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移動塊起到帶動安裝軸左右往復移動的作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移動塊的內(nèi)部貫穿連接有平衡桿,且平衡桿固定連接在烘干箱的前端面,并且平衡桿與移動塊之間構成滑動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平衡桿對移動塊起到限位作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液壓伸縮桿關于鋪攤板的豎直中心線左右對稱設置,且頂輪轉動連接在液壓伸縮桿的上端;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液壓伸縮桿伸縮能夠帶動頂輪上下移動。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頂輪與鋪攤板的下端面滾動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頂輪對鋪攤板起到支撐作用,通過控制頂輪升降,即可調(diào)節(jié)鋪攤板轉動。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能夠均勻攤鋪的污泥處理烘干裝置,便于對污泥進行均勻攤鋪,防止污泥堆積,有利于干化,同時解決了目前的污泥烘干裝置烘干后污泥易結塊,難以取出的問題;
1、設有壓輥、銜接輪和移動塊,通過第二電機驅動往復絲桿旋轉,進而使移動塊帶動安裝軸在烘干箱的內(nèi)部左右往復移動,由于安裝軸外端面的銜接輪與銜接條嚙合連接,通過銜接輪帶動安裝軸在限位槽的內(nèi)部滾動,由于安裝軸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壓輥,通過安裝軸帶動壓輥在鋪攤板的上端滾動,進而將鋪攤板上端面的污泥推開,使污泥均勻攤鋪在鋪攤板的上端面,防止污泥堆積,有利于干化;
2、設有鋪攤板、壓輥和切割環(huán),通過壓輥的外表面從前后至后等間距分布有切割環(huán),切割環(huán)在滾動過程中對泥塊進行切割,從而使污泥碎裂成塊狀,便于取出;
3、設有滑塊、頂輪和鋪攤板,通過鋪攤板下方左側的液壓伸縮桿伸長,同時右側的液壓伸縮桿縮短,由于頂輪與鋪攤板的下端面滾動連接,同時連接塊與滑塊轉動連接,鋪攤板繞連接塊與滑塊連接處順時針轉動,進而使鋪攤板上端面的泥塊通過固定臺落入收集箱內(nèi)部。
(發(fā)明人:黃志洋;李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