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24
申請日:2023.10.07
分類號:B01F31/40(2022.01)I;C02F1/28(2023.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包括處理罐,所述處理罐的頂部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部活動穿設有轉桿,所述轉桿的下端桿壁固定設置有攪拌棒,所述處理罐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機構且通過固定機構連接有第一套管。本發(fā)明通過設置的兩個限位塊和對應的條形口之間的滑動連接,能夠在第一套管轉動的過程中驅動轉桿轉動,進而能夠驅動兩個攪拌棒實現對處理罐內部的初步攪拌,通過設置的往復絲桿與滑塊之間的螺紋套接,能夠在往復絲桿轉動的過程中驅動滑塊上、下往復移動,進而能夠通過連接桿和連接板驅動轉桿上、下往復移動,有效擴大了攪拌范圍,從而改善了單位時間內的攪拌效果。
權利要求書
1.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包括處理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罐(1)的頂部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部活動穿設有轉桿(2),所述轉桿(2)的下端桿壁固定設置有攪拌棒(3),所述處理罐(1)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機構且通過固定機構連接有第一套管(4),所述第一套管(4)與轉桿(2)的桿壁活動套接且側壁對稱開設有兩個條形口,所述轉桿(2)的桿壁對稱固定設置有兩個限位塊(5),兩個所述限位塊(5)分別滑動設置于對應的條形口的內部,所述處理罐(1)的頂部設置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轉桿(2)相連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6)、驅動桿(7)和往復絲桿(8),所述電機(6)固定設置于處理罐(1)的頂部輸出端通過驅動桿(7)與往復絲桿(8)固定連接,所述往復絲桿(8)的桿壁螺紋套接有滑塊(9),所述滑塊(9)的側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桿(10),且通過連接桿(10)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1),所述連接板(11)轉動設置于往復絲桿(8)的上端桿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環(huán)形板(12)和兩個L形桿(13),所述環(huán)形板(12)的內部轉動套設有第二套管(14),所述第二套管(14)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15),所述第一齒輪(15)與第一套管(4)的管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一套管(4)活動穿設于第二套管(14)的內部,兩個所述L形桿(13)對稱固定設置于環(huán)形板(12)的側壁,且另一端均與處理罐(1)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套管(14)與驅動桿(7)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7)的桿壁固定套設有第二齒輪(16),所述第二齒輪(16)與第一齒輪(15)嚙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2)的桿壁轉動套設有擋板(17),所述擋板(17)與處理罐(1)之間固定連接有與轉桿(2)的桿壁活動套接的波紋管(1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罐(1)的頂部固定穿設有加藥泵(19)、加熱器(20)和PH計(2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罐(1)底部固定設置有多個支撐桿(22)且通過多個支撐桿(22)固定連接有支撐底座(23)。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fā)明。
因此,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解決了攪拌范圍不變,單位時間內攪拌效果受到限制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氨氮廢水化學吸附裝置,包括處理罐,所述處理罐的頂部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部活動穿設有轉桿,所述轉桿的下端桿壁固定設置有攪拌棒,所述處理罐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機構且通過固定機構連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與轉桿的桿壁活動套接且側壁對稱開設有兩個條形口,所述轉桿的桿壁對稱固定設置有兩個限位塊,兩個所述限位塊分別滑動設置于對應的條形口的內部,所述處理罐的頂部設置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轉桿相連接,利用設置的兩個限位塊和對應的條形口之間的滑動連接,能夠在第一套管轉動的過程中驅動轉桿轉動,進而能夠驅動兩個攪拌棒實現對處理罐內部的初步攪拌;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驅動桿和往復絲桿,所述電機固定設置于處理罐的頂部輸出端通過驅動桿與往復絲桿固定連接,所述往復絲桿的桿壁螺紋套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側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桿,且通過連接桿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轉動設置于往復絲桿的上端桿壁,利用設置的往復絲桿與滑塊之間的螺紋套接,能夠在往復絲桿轉動的過程中驅動滑塊上、下往復移動,進而能夠通過連接桿和連接板驅動轉桿上、下往復移動,有效擴大了攪拌范圍,從而改善了單位時間內的攪拌效果。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環(huán)形板和兩個L形桿,所述環(huán)形板的內部轉動套設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一套管的管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一套管活動穿設于第二套管的內部,兩個所述L形桿對稱固定設置于環(huán)形板的側壁,且另一端均與處理罐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套管與驅動桿傳動連接,利用設置的環(huán)形板和兩個L形桿,能夠實現對第一套管的高度支撐,保證了第一套管的正常使用,避免了第一套管的位置發(fā)生變化。
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桿的桿壁固定套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連接,利用設置的第二齒輪和第一齒輪之間的嚙合連接,能夠在驅動桿轉動的過程中驅動第二套管轉動,進而能夠通過兩個限位塊與對應的條形口的滑動連接驅動轉桿轉動,保證了轉桿的正常旋轉。
優(yōu)選的,所述轉桿的桿壁轉動套設有擋板,所述擋板與處理罐之間固定連接有與轉桿的桿壁活動套接的波紋管,利用設置的擋板和波紋管,能夠實現對通孔位置的密封,避免通孔的位置出現漏氣的情況。
優(yōu)選的,所述處理罐的頂部固定穿設有加藥泵、加熱器和PH計,利用設置的加藥泵,能夠對處理罐的內部泵送化學處理藥劑,利用設置的加熱器,能夠實現對加藥罐內部的加熱處理,利用設置的PH計,能夠實現對處理罐內部的PH值的監(jiān)測。
優(yōu)選的,所述處理罐底部固定設置有多個支撐桿且通過多個支撐桿固定連接有支撐底座,利用設置的支撐底座,能夠實現對整個處理罐的穩(wěn)定支撐,保證了處理罐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1、本發(fā)明,通過設置的兩個限位塊和對應的條形口之間的滑動連接,能夠在第一套管轉動的過程中驅動轉桿轉動,進而能夠驅動兩個攪拌棒實現對處理罐內部的初步攪拌。
2、本發(fā)明,通過設置的往復絲桿與滑塊之間的螺紋套接,能夠在往復絲桿轉動的過程中驅動滑塊上、下往復移動,進而能夠通過連接桿和連接板驅動轉桿上、下往復移動,有效擴大了攪拌范圍,從而改善了單位時間內的攪拌效果。
(發(fā)明人:歐陽榮富;曾秋榮;朱景岐;李明;陳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