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05
申請日:2023.11.02
分類號:C02F11/125(2019.01)I
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應用于污泥脫水機領域的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變距螺旋軸邊輸送邊擠壓脫泥倉中的污泥漿時,若污泥漿的含水量較大,則擠壓的污水通過單向管短時間內大量涌進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內部,促使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迅速上升,同時浮動條板能夠帶動折疊屏蔽膜拉伸直至全部隔離磁吸板的下半部分,此時兩個活動板相互靠近擠壓,加強脫水效果,以此解決單一模式下脫水效果導致的脫水不足問題,等到液面上升至一號溢流口的位置處時,水體進入外溢流筒內部之后通過排水管排放至固定板的下方,且由于固定板的下方靠近集水槽,進而能夠加速擠出污水的排放,避免其與脫水后污泥的二次接觸。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包括脫泥倉(1),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泥倉(1)的一側外壁安裝有排泥倉(2),所述排泥倉(2)的一側外壁安裝有驅動電機(3),所述驅動電機(3)的輸出端連接有延伸至脫泥倉(1)內部的變距螺旋軸(4),所述脫泥倉(1)的內部安裝有過濾單元(6),所述過濾單元(6)包括有固定安裝于脫泥倉(1)內壁的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表面安裝有導向桿(62),所述固定板(61)的兩側均安裝有活動板(63),其中兩個所述固定板(61)表面相對布置的活動板(63)內部安裝有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所述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的內頂部安裝有外溢流筒(72),所述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的內壁嵌合安裝有磁吸板(71),所述外溢流筒(72)的表面設有一號溢流口(73),所述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的底壁連接有折疊屏蔽膜(76),所述折疊屏蔽膜(76)的頂端連接有浮動條板(74),所述外溢流筒(72)的底端貫穿連接有為尾端延伸至固定板(61)下方的排水管(75),兩個所述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相對的表面均安裝有單向管(8);兩個所述磁吸板(71)關于兩個外溢流筒(72)的連接軸線對稱布置,兩個所述磁吸板(71)的上半部分具有磁吸作用力,且兩個磁吸板(71)的下半部分具有磁斥作用力,兩個所述磁吸板(71)之間的磁吸作用力等于磁斥作用力;所述單向管(8)安裝位置的高度小于一號溢流口(73)的安裝高度,且一號溢流口(73)的安裝高度位于外溢流筒(72)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浮動條板(74)的截面積小于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的橫截面積,且浮動條板(74)的密度小于水;所述折疊屏蔽膜(76)為電磁屏蔽材料制成,且浮動條板(74)的自身重力大于折疊屏蔽膜(76)的初始彈力;所述外溢流筒(72)的內壁滑動安裝有滑動套環(huán)(721),所述滑動套環(huán)(72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內溢流筒(722),所述內溢流筒(722)的表面貫穿設有二號溢流口(725),所述滑動套環(huán)(721)的底部連接有間隔布置的復位彈簧(723)和牽拉索(724),所述復位彈簧(723)的尾端與外溢流筒(72)的底壁連接,所述牽拉索(724)的尾端連接有沖擊球(726),且沖擊球(726)位于排水管(75)的內部;所述二號溢流口(725)與一號溢流口(73)在初始狀態(tài)下重合,所述沖擊球(726)的直徑小于排水管(75)的內徑,且沖擊球(726)的重力小于復位彈簧(723)的初始彈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1)和活動板(63)的內部均設有圓槽,且變距螺旋軸(4)貫穿圓槽的內部,所述變距螺旋軸(4)的邊緣與活動板(63)內部的圓槽內壁接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距螺旋軸(4)的螺距自脫泥倉(1)沿排泥倉(2)方向逐漸縮小,所述排泥倉(2)的底部貫穿安裝有導泥板(5),所述脫泥倉(1)的底部貫穿安裝有集水槽(9)。
4.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驟:S1、經(jīng)過絮凝處理后的污泥漿進入脫泥倉(1)內部,受到變距螺旋軸(4)的輸送作用,逐漸向排泥倉(2)的方向運動;S2、在此過程中,含水量高的污泥漿中的水分被擠壓,通過單向管(8)單向壓送至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內部,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7)內部液面增高,帶動浮動條板(74)上移,削弱兩個磁吸板(71)之間的排斥作用,借助兩個磁吸板(71)之間的磁吸作用帶動活動板(63)相互靠近,加強對內側污泥的擠壓脫水;S3、在變距螺旋軸(4)連續(xù)運轉推動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擠壓排出,污泥含固量不斷升高,最終進入排泥倉(2)內部經(jīng)過導泥板(5)排出。
發(fā)明內容
本申請目的在于對現(xiàn)有的疊螺式污泥脫水機進行改進處理,相比現(xiàn)有技術提供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包括脫泥倉,脫泥倉的一側外壁安裝有排泥倉,排泥倉的一側外壁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延伸至脫泥倉內部的變距螺旋軸,脫泥倉的內部安裝有過濾單元,過濾單元包括有固定安裝于脫泥倉內壁的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安裝有導向桿,固定板的兩側均安裝有活動板,其中兩個固定板表面相對布置的活動板內部安裝有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內頂部安裝有外溢流筒,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內壁嵌合安裝有磁吸板,外溢流筒的表面設有一號溢流口,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底壁連接有折疊屏蔽膜,折疊屏蔽膜的頂端連接有浮動條板,外溢流筒的底端貫穿連接有為尾端延伸至固定板下方的排水管,兩個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相對的表面均安裝有單向管,在變距螺旋軸邊輸送邊擠壓脫泥倉中的污泥漿時,若污泥漿的含水量較大,則擠壓的污水通過單向管短時間內大量涌進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內部,促使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迅速上升,同時浮動條板能夠帶動折疊屏蔽膜拉伸直至全部隔離磁吸板的下半部分,此時兩個活動板相互靠近擠壓,加強脫水效果,等到液面上升至一號溢流口的位置處時,水體進入外溢流筒內部之后通過排水管排放至固定板的下方,且由于固定板的下方靠近集水槽,進而能夠加速擠出污水的排放,避免其與脫水后污泥的二次接觸。
進一步的,兩個磁吸板關于兩個外溢流筒的連接軸線對稱布置,兩個磁吸板的上半部分具有磁吸作用力,且兩個磁吸板的下半部分具有磁斥作用力,兩個磁吸板之間的磁吸作用力等于磁斥作用力。
進一步的,固定板和活動板的內部均設有圓槽,且變距螺旋軸貫穿圓槽的內部,變距螺旋軸的邊緣與活動板內部的圓槽內壁接觸。
進一步的,單向管安裝位置的高度小于一號溢流口的安裝高度,且一號溢流口的安裝高度位于外溢流筒靠近底端的位置。
進一步的,浮動條板的截面積小于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橫截面積,且浮動條板的密度小于水。
進一步的,折疊屏蔽膜為電磁屏蔽材料制成,且浮動條板的自身重力大于折疊屏蔽膜的初始彈力。
進一步的,變距螺旋軸的螺距自脫泥倉沿排泥倉方向逐漸縮小,排泥倉的底部貫穿安裝有導泥板,脫泥倉的底部貫穿安裝有集水槽。
可選的,外溢流筒的內壁滑動安裝有滑動套環(huán),滑動套環(huán)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內溢流筒,內溢流筒的表面貫穿設有二號溢流口,滑動套環(huán)的底部連接有間隔布置的復位彈簧和牽拉索,復位彈簧的尾端與外溢流筒的底壁連接,牽拉索的尾端連接有沖擊球,且沖擊球位于排水管的內部。
可選的,二號溢流口與一號溢流口在初始狀態(tài)下重合,沖擊球的直徑小于排水管的內徑,且沖擊球的重力小于復位彈簧的初始彈力。
一種多模式調節(jié)的固液分離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S1、經(jīng)過絮凝處理后的污泥漿進入脫泥倉內部,受到變距螺旋軸的輸送作用,逐漸向排泥倉的方向運動;
S2、在此過程中,含水量高的污泥漿中的水分被擠壓,通過單向管單向壓送至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增高,帶動浮動條板上移,削弱兩個磁吸板之間的排斥作用,借助兩個磁吸板之間的磁吸作用帶動活動板相互靠近,加強對內側污泥的擠壓脫水;
S3、在變距螺旋軸連續(xù)運轉推動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擠壓排出,污泥含固量不斷升高,最終進入排泥倉內部經(jīng)過導泥板排出。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申請的優(yōu)點在于:
(1)在變距螺旋軸擠壓輸送污泥漿時,若污泥漿的含水量較大,擠壓的污水通過單向管涌進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的內部,促使液面迅速上升,同時浮動條板能夠帶動折疊屏蔽膜拉伸后隔離磁吸板的下半部分,此時兩個活動板相互靠近擠壓,加強脫水效果,以此解決單一模式下脫水效果導致的脫水不足問題,等到液面上升至一號溢流口的位置處時,水體通過排水管排放至固定板的下方,且由于固定板的下方靠近集水槽,進而能夠加速擠出污水的排放,避免其與脫水后污泥的二次接觸引發(fā)的脫水效率低這一問題。
(2)單向管位于浮動條板初始狀態(tài)的上方,并位于一號溢流口的下方,進而能夠保證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不會一開始就通過一號溢流口進入至外溢流筒內部,可保證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水體自下而上有序攀升。
(3)在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達到一號溢流口的高度后,排水管內部排水量處于充分狀態(tài),此時排水管內的水流沖擊作用較強,在水流的沖擊作用下帶動沖擊球下移,牽拉索向下拽動滑動套環(huán),間接帶動內溢流筒和二號溢流口下降,使得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得以下降,此時折疊屏蔽膜被壓縮至磁吸板的下半部分以下,原先處于相互吸引狀態(tài)的活動板變成遠離狀態(tài),實現(xiàn)動態(tài)模式下的擠壓脫水處理。
(4)隨著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通過排水管排出的水體逐漸減少,水流的沖擊作用減弱,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內溢流筒回升至外溢流筒的內部,之后重新進行上述操作的輪回,輔助實現(xiàn)呼吸式的動態(tài)脫水擠壓操作。
(5)二號溢流口與一號溢流口的重合設計,使得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達到一號溢流口的高度時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水體得以順利進入內溢流筒內部,進而通過排水管順利排出,此外二號溢流口處于內溢流筒靠下的位置,以便在內溢流筒下降時,降低多模式調節(jié)盒體內部液面溢流的高度。
(發(fā)明人:曹海燕;陳娟;高瑩瑩;欒素鳳;周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