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聚合氯化鋁(PAC)與污泥生產的微生物絮凝劑復配處理涂料廢水的過程進行了優(yōu)化,設定的響應值為COD和色度去除率。實驗分別擬合了關于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二次模型,根據(jù)響應值的分布情況,確定涂料廢水的最佳絮凝條件為微生物絮凝劑濃度47 mg/L,PAC濃度39 mg/L,pH為8.2,CaCl2濃度0.38 g/L,攪拌速度210 r/min。最佳絮凝條件下,微生物絮凝劑對涂料廢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7.6%和68.9%。
我國涂料工業(yè)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和環(huán)渤海等環(huán)境敏感、減排壓力大的區(qū)域或流域。涂料工業(yè)生產廢水主要是設備清洗廢水,以及生產、運輸、貯存場所物料的跑、冒、滴、漏,其中生產工藝廢水較少。涂料生產廢水中COD為2000~5000mg/L,色度200倍以上,油基涂料廢水還含有Cr6+和Pb2+SM)f等重金屬離子及其化合物,廢水PH為6~9。
目前,對于這類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是絮凝-氣浮-生物氧化。絮凝法是國內外常用的一種提高水質處理效率的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以及一些溶解性的雜質,表觀而言,主要是去除濁度、色度和COD等。
本研究提出了微生物絮凝劑與聚合氯化鋁(PAC)復配處理涂料廢水的技術,將本實驗室采用污泥生產的絮凝劑與PAC復配,運用響應面分析法對實驗進行統(tǒng)計學設計與數(shù)據(jù)分析,優(yōu)化絮凝條件,最大限度去除涂料生產廢水中的COD和色度。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菌種來源及發(fā)酵液制備'實驗所用菌種為紅球菌,保藏于中國典型微生物保藏中心,菌種保藏號為ACCC。微生物絮凝劑的制備包括種子培養(yǎng)和發(fā)酵培養(yǎng)。種子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0g/L,酵母粉5.0g/L,牛肉膏2.0g/L,NaClg/L,PH-7.0。選取少量紅球菌至裝有150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搖瓶內,于發(fā)酵溫度30度,搖床轉速120r/min的條件下培養(yǎng)得到種子液。將上述種子液以2%(v/v)的接種量接種至堿熱處理的污泥培養(yǎng)基中,發(fā)酵得發(fā)酵液。污泥培養(yǎng)基由豬場廢水和活性污泥經(jīng)堿熱處理制備,堿熱處理是指使用1.0mol/L的NaOH溶液將污泥(10ml)的PH調節(jié)為10.0,再與90mL豬場廢水完全混合后,在121度條件下滅菌處理30min。
實驗采用丙酮(含0.07%的B-巰基乙醇)從發(fā)酵液中提取絮凝劑,所得的絮凝劑的紅外光譜結果顯示,微生物絮凝劑中含有羥基、羧基,其中3430cm的吸收峰是—OH的吸收峰,1640cm處的吸收峰為—COO-的反對稱伸縮振動所引起,1400cm處的吸收峰是—COO-的對稱伸縮振動所引起。
實驗廢水和試劑配制'本研究模擬的是水性工業(yè)涂料生產廢水與設備、場地清洗用水的混合廢水,根據(jù)《涂料工藝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該廢水主要成分是顏料、填料、乙醇、助劑,主要污染物指標是-COD和色度。模擬涂料廢水,是由亞甲基藍、乙醇、葡萄糖、重質酸鈣、表面活性劑和硅質助劑配制成的水溶液,使其COD為2000MG/L,色度為200倍,SS濃度為40MG/L,PH為8.0。PAC有效成分Al2O3>=.20%,105攝氏度3h后配制成濃度為10G/L的PAC溶液。具體參見http://www.yiban123.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1.2實驗方法
微生物絮凝劑和PAC單獨絮凝實驗'實驗操作參照水的混凝、絮凝杯罐實驗方法。對于微生物絮凝劑的絮凝實驗,分別準確稱取一定量的微生物絮凝劑添加至1.0L涂料廢水中,添加CaCl2助凝劑,常溫條件下,200r/min攪拌30min,靜置90min后取上清液,檢測廢水COD和色度,確定最佳投加量。對于PAC絮凝實驗,采用與微生物絮凝劑絮凝相同的方法(不添加CaCl2)。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微生物絮凝劑與聚合氯化鋁復配處理涂料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