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廠滲濾液又稱垃圾滲瀝水,是垃圾在貯坑內堆放過程中受擠壓作用而排出的水分,及垃圾中的有機組分在貯坑內經(jīng)厭氧發(fā)酵而生成的水分所形成的,它是一種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極高的廢水,如不及時對其進行收集、處理,將造成對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焚燒廠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影響,尤其對地下水的污染和影響更為嚴重。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膜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
與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管式膜MBR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勢:較高的生化反應器內污泥含量及膜面流速(≥2.5 m·s-1);無需反洗,操作簡單;使用膜過濾替代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工程占地面積小等[1-4]。管式膜MBR運用于垃圾焚燒場滲濾液的處理報道很少。本試驗考察了長時間運行下管式膜通量的變化及操作壓力、循環(huán)流量、溫度、污泥含量等對管式膜性能的影響。
1裝置和材料
1.1試驗裝置
兼氧反應器、MBR的容積分別為400L和500L。選用天津某公司生產(chǎn)的聚偏氟乙烯(PVDF)管式膜(之前用于處理過垃圾滲濾液,為舊膜),膜組件由4根長1.3m的單根芯管式膜組件通過彎頭串聯(lián)而成。膜組件性能參見表1。試驗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管式膜MBR處理垃圾滲濾液過程中膜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