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19
申請日:2023.11.20
分類號:E03F1/00(2006.01)I;E03F5/22(2006.01)I;E03F5/10(2006.01)I;E03F3/02(2006.01)I;E03F3/04(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包括設置于碼頭樁臺上的電動卷管機、水位探測器、污水罐、移動軟管及控制裝置;電動卷管機包括污水軟管卷筒和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污水軟管卷筒上卷有固定軟管,固定軟管的下端連接有可隨固定軟管收放而上下移動的污水罐;污水罐的底部設置有潛污泵;固定軟管的另一端端和外部的污水接收管道連通,所述污水罐的一側還設置有軟管接頭,移動軟管的另一端與停靠船舶的污水外排通岸法蘭連接;還公開對應接收方法;無需與船泵泵型、流量匹配,對船泵的揚程適應范圍廣,操作方便,節(jié)省人力,解決自吸泵吸上高度不夠或船泵揚程不夠的問題。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碼頭樁臺(11)上的電動卷管機(1)、水位探測器(3)、污水罐(4)、移動軟管(16)及控制裝置;電動卷管機(1)包括污水軟管卷筒(1.1)和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1.2);污水軟管卷筒(1.1)上卷有固定軟管(8),固定軟管(8)的下端連接有在浮力作用下隨水位上下移動的污水罐(4);污水罐(4)的底部設置有數(shù)量不少于1個的潛污泵(5),潛污泵(5)通過設置在污水罐內部的罐內污水管(18)與固定軟管(8)連接;固定軟管(8)的另一端穿過污水軟管卷筒軸中部后從污水軟管卷筒軸的一側穿出,并插入一個和外部的污水接收管道連通的旋轉水密結構(19),所述污水罐(4)的一側還設置有軟管接頭(7),軟管接頭(7)為與移動軟管(16)對接的快速接口,移動軟管(16)的另一端與停靠船舶14的污水外排通岸法蘭連接;污水罐(4)的上端還設置有用于探測污水罐4的水位信息的污水液位探測器(1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用于操作人員控制各電控箱的無線遙控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探測器(3)為水位超聲波液位計,污水液位探測器(10)為超聲波液位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罐(4)的一側還設置有固定導桿(2),固定導桿(2)固定于碼頭樁基(13)上,污水罐(4)采用導向裝置固定在(2)固定導桿上,污水罐(4)可沿固定導桿(2)上下移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罐(4)上還設置有泄空電控閥門,所述罐內污水管(18)與固定軟管(8)之間通過泄空電控閥門(6)連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不同高程的碼頭系纜平臺(12)上均設置有用于放置移動軟管8的移動軟管箱(9)。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7.1、對污水罐4高度進行調整:(1)水位上漲收管流程,水位探測器(3)探測到水位變化大于固定軟管(8)的富裕長度,觸發(fā)連鎖信號至(1.3)卷管機電控箱,根據(jù)水位變化差確定需要收管的長度,再轉化成污水軟管卷筒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由控制裝置控制控制污水軟管卷筒(1.1)、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1.2)工作,啟動固定軟管(8)的收管流程,達到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后停止;(2)水位下降放管流程,水位超聲波液位計(3)探測到水位變化大于固定軟管的富裕長度,觸發(fā)連鎖信號至控制裝置,根據(jù)水位變化差確定需要放管的長度,再轉化成污水軟管卷筒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由控制裝置控制污水軟管卷筒(1.1)、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1.2)工作,啟動固定軟管(8)的放管流程,達到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后停止;7.2、對船舶污水進行接收:人工將移動軟管(16)與污水罐(4)、?看(14)對接好,由船舶工作人員開啟船泵抽排船舶污水,潛污泵(5)根據(jù)污水液位超聲波液位計(10)探測的高低水位自動啟停,抽排污水罐(4)貯存的船舶污水至污水接收管道;電磁流量計(17)的流量信號反饋至潛污泵變頻電控箱(1.4)控制潛污泵(5)的流量與船泵流量基本一致,可確保污水罐(4)與碼頭系纜平臺(12)的位置保持相對不變,防止污水接收作業(yè)過程中污水罐(4)上下移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軟管接頭位置微調方法,軟管接頭位置微調方法具體為:若軟管接頭(7)位置高于某個高程的碼頭(12)系纜平臺(1.1)米以上,人工操作移動軟管(16)的對接不方便,可采用(15)無線遙控器遙控開啟泄空電控閥門(6)、同步開啟水位下降放管流程,將(8)固定軟管內的污水排至污水罐(4),污水罐(4)下降至合理位置后,再采用無線遙控器(15)遙控關閉泄空電控閥門(6)、同步關閉水位下降放管流程的放管操作。若軟管接頭(7)位置低于某個高程的碼頭系纜平臺(12),人工操作移動軟管(16)的對接不方便,可采用無線遙控器(15)遙控開啟潛污泵(5)、同步開啟水位上漲收管流程,抽排污水罐(4)內的污水,污水罐(4)上升至合理位置后,再采用無線遙控器(15)遙控開啟潛污泵(5)、同步關閉水位上漲收管流程的收管操作。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是現(xiàn)有技術的船舶污水接收技術存在無法適應碼頭水位差較大的工況、人工操作難度大、運行管理維護較困難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包括設置于碼頭樁臺上的電動卷管機、水位探測器、污水罐、移動軟管及控制裝置;電動卷管機包括污水軟管卷筒和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污水軟管卷筒上卷有固定軟管,固定軟管的下端連接有在浮力作用下隨水位上下移動的污水罐;污水罐的底部設置有數(shù)量不少于個的潛污泵,潛污泵通過設置在污水罐內部的罐內污水管與固定軟管連接;固定軟管的另一端穿過污水軟管卷筒軸中部后從污水軟管卷筒軸的一側穿出,并插入一個和外部的污水接收管道連通的旋轉水密結構,所述污水罐的一側還設置有軟管接頭,軟管接頭為與移動軟管對接的快速接口,移動軟管的另一端與?看暗奈鬯馀磐ò斗ㄌm連接;污水罐的上端還設置有用于探測污水罐的水位信息的污水液位探測器。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用于操作人員控制各電控箱的無線遙控器。
進一步的,所述水位探測器為水位超聲波液位計,污水液位探測器為超聲波液位計。
進一步的,所述污水罐的一側還設置有固定導桿,固定導桿固定于碼頭樁基上,污水罐采用導向裝置固定在固定導桿上,污水罐可沿固定導桿上下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污水罐上還設置有泄空電控閥門,所述罐內污水管與固定軟管之間通過泄空電控閥門連通。
進一步的,不同高程的碼頭系纜平臺上均設置有用于放置移動軟管的移動軟管箱。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涉及一種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包括:
7.1、對污水罐4高度進行調整:
(1)水位上漲收管流程,水位探測器探測到水位變化大于固定軟管的富裕長度,觸發(fā)連鎖信號至卷管機電控箱,根據(jù)水位變化差確定需要收管的長度,再轉化成污水軟管卷筒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由控制裝置控制控制污水軟管卷筒、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工作,啟動固定軟管的收管流程,達到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后停止;
(2)水位下降放管流程,水位超聲波液位計探測到水位變化大于固定軟管的富裕長度,觸發(fā)連鎖信號至控制裝置,根據(jù)水位變化差確定需要放管的長度,再轉化成污水軟管卷筒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由控制裝置控制污水軟管卷筒、潛污泵供電電纜卷筒工作,啟動固定軟管的放管流程,達到需要轉動的圈數(shù)后停止;
7.2、對船舶污水進行接收:
人工將移動軟管與污水罐、?看皩雍,由船舶工作人員開啟船泵抽排船舶污水,潛污泵根據(jù)污水液位超聲波液位計探測的高低水位自動啟停,抽排污水罐貯存的船舶污水至污水接收管道;電磁流量計的流量信號反饋至潛污泵變頻電控箱控制潛污泵的流量與船泵流量基本一致,可確保污水罐與碼頭系纜平臺的位置保持相對不變,防止污水接收作業(yè)過程中污水罐上下移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軟管接頭位置微調方法,軟管接頭位置微調方法具體為:
若軟管接頭位置高于某個高程的碼頭系纜平臺米以上,人工操作移動軟管的對接不方便,可采用無線遙控器遙控開啟泄空電控閥門、同步開啟水位下降放管流程,將固定軟管內的污水排至污水罐,污水罐下降至合理位置后,再采用無線遙控器遙控關閉泄空電控閥門、同步關閉水位下降放管流程的放管操作。
若軟管接頭位置低于某個高程的碼頭系纜平臺,人工操作移動軟管的對接不方便,可采用無線遙控器遙控開啟潛污泵、同步開啟水位上漲收管流程,抽排污水罐內的污水,污水罐上升至合理位置后,再采用無線遙控器遙控開啟潛污泵、同步關閉水位上漲收管流程的收管操作。
總體而言,通過本發(fā)明所構思的以上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能夠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可適應水位變化,解決自吸泵吸上高度不夠或船泵揚程不夠的問題。
(2)本發(fā)明提供的移動式船舶污水接收裝置,降低操作勞動強度,固定軟管可自動收放,人工僅需對接移動軟管,移動軟管一般長度較短,操作方便。
(3)潛污泵根據(jù)污水罐內水位自動控制,無需人工操作,實現(xiàn)了與船泵的控制解耦,無需與船泵泵型、流量匹配,對船泵的揚程適應范圍廣,船泵揚程僅需將污水提升至甲板面之上即可重力流入,移動軟管內積存的污水可得到全部收集,防止污水泄漏。
(發(fā)明人:袁為為;蔡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