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26
申請日:2024.01.05
分類號:C02F1/58(2023.01)I;C02F1/38(2023.01)I;B04B5/10(2006.01)I;B04B7/08(2006.01)I;B04B9/02(2006.01)I;B04B11/08(2006.01)I;C02F103/34(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包括儲液罐、反應釜、攪拌釜、離心設備、工業(yè)鹽儲罐和廢水槽,所述離心設備包括第二分離筒和第一分離筒,第一分離筒安裝于第二分離筒的頂部,所述第二分離筒底部設有帶輪箱,第二分離筒上連通有第二排液管,第二分離筒底部設有排鹽口,所述第一分離筒上連通有投料管和第一排液管。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將離心處理細分為初離心和終離心兩個連續(xù)步驟操作,提升了污水處理時固液分離的效果,并且避免了附著情況堵塞濾孔以及附著物質造成設備損傷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具有較高的社會使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包括儲液罐、反應釜、攪拌釜、離心設備、工業(yè)鹽儲罐和廢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設備包括第二分離筒(1)和第一分離筒(2),第一分離筒(2)安裝于第二分離筒(1)的頂部,所述第二分離筒(1)底部設有帶輪箱(101),第二分離筒(1)上連通有第二排液管(103),第二分離筒(1)底部設有排鹽口(104),所述第一分離筒(2)上連通有投料管(202)和第一排液管(20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離筒(2)內轉動架設有第一離心筒(3),所述第二分離筒(1)內轉動架設有第二離心筒(4),所述第二分離筒(1)上設有布料電機(201),布料電機(201)輸出軸底端連接有位于第一離心筒(3)內部的布料盒(20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離心筒(4)上設有同步機構(5),所述同步機構(5)包括與第二離心筒(4)頂端連接的同步桿(503),所述第一離心筒(3)頂部設有第一同步架(501),第一同步架(501)和同步桿(503)通過第二同步架(502)連接固定,所述第二同步架(502)上設有錐蓋(5021)。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離心筒(4)底端設有推料架(41),推料架(41)底端設有位于第二分離筒(1)底面下部的皮帶輪(411),皮帶輪(411)上設有與帶輪箱(101)內部帶輪套裝的皮帶條(1011)。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離筒(2)內套設有下料桶(6),所述第二離心筒(4)頂部套設有錯位架(7),錯位架(7)上設有導向框(71),所述下料桶(6)外側設有與導向框(71)活動套裝的導向架(61)。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桶(6)外側面設有第一齒槽板(62),所述錯位架(7)內側面設有第二齒槽板(72),第二齒槽板(72)頂端設有與第一齒槽板(62)滑動套裝的第一穩(wěn)定框(621),所述第一齒槽板(62)底端設有與第二齒槽板(72)滑動套裝的第二穩(wěn)定框(721)。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離筒(1)內腔側壁設有電機架(8),電機架(8)內設有分別與第一齒槽板(62)和第二齒槽板(72)嚙合匹配的齒輪柱(81),所述電機架(8)上設有驅動齒輪柱(81)轉動的調節(jié)電機(811)。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桶(6)上設有限位槽板(601),限位槽板(601)上設有齒條(602)。
發(fā)明內容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玻璃制品生產污水自動化預處理系統(tǒng),包括儲液罐、反應釜、攪拌釜、離心設備、工業(yè)鹽儲罐和廢水槽,所述離心設備包括第二分離筒和第一分離筒,第一分離筒安裝于第二分離筒的頂部,所述第二分離筒底部設有帶輪箱,所述帶輪箱上設有驅動其內部組件轉動的離心電機,第二分離筒上連通有第二排液管,第二分離筒底部設有排鹽口,所述第一分離筒上連通有投料管和第一排液管。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分離筒內轉動架設有第一離心筒,所述第二分離筒內轉動架設有第二離心筒,所述第二分離筒上設有布料電機,布料電機輸出軸底端連接有位于第一離心筒內部的布料盒。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離心筒上設有同步機構,所述同步機構包括與第二離心筒頂端連接的同步桿,所述第一離心筒頂部設有第一同步架,第一同步架和同步桿通過第二同步架連接固定,所述第二同步架上設有錐蓋。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離心筒底端設有推料架,推料架底端設有位于第二分離筒底面下部的皮帶輪,皮帶輪上設有與帶輪箱內部帶輪套裝的皮帶條。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分離筒內套設有下料桶,所述第二離心筒頂部套設有錯位架,錯位架上設有導向框,所述下料桶外側設有與導向框活動套裝的導向架。
優(yōu)選地,所述下料桶外側面設有第一齒槽板,所述錯位架內側面設有第二齒槽板,第二齒槽板頂端設有與第一齒槽板滑動套裝的第一穩(wěn)定框,所述第一齒槽板底端設有與第二齒槽板滑動套裝的第二穩(wěn)定框。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分離筒內腔側壁設有電機架,電機架內設有分別與第一齒槽板和第二齒槽板嚙合匹配的齒輪柱,所述電機架上設有驅動齒輪柱轉動的調節(jié)電機。
優(yōu)選地,所述下料桶上設有限位槽板,限位槽板上設有齒條。
優(yōu)選地,所述導向框上設有齒輪箱,齒輪箱上設有鏟壁機構,所述第一分離筒上開設有貫穿孔;
所述鏟壁機構包括貫穿貫穿孔的中空定位桿,中空定位桿頂端開設有作業(yè)槽,作業(yè)槽上開設有平衡孔,中空定位桿頂端套裝有與第一離心筒內壁接觸的鏟壁板。
優(yōu)選地,所述中空定位桿內活動貫穿有清渣機構,清渣機構包括與中空定位桿活動套裝的轉軸,轉軸底端設有位于齒輪箱內的從動錐齒輪,轉軸頂端設有位于作業(yè)槽內的往復絲桿,往復絲桿上螺紋套裝有位移座,位移座端部與平衡孔滑動套裝,所述位移座上設有與鏟壁板兩側面接觸的清渣架。
優(yōu)選地,所述齒輪箱上設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包括與從動錐齒輪嚙合匹配的主動錐齒輪,主動錐齒輪上設有與齒條嚙合匹配的直齒輪,直齒輪端部設有與限位槽板滑動套裝的限位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離心筒和第二離心筒的設置,利用下料桶和錯位架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夠讓第一離心筒內部初離心處理的工業(yè)鹽物質進入第二離心筒的內部進行終離心處理,從而提高了離心處理的效率,讓離心處理的效果更加。
2、通過齒輪柱的設置,利用第一齒槽板、第二齒槽板和齒輪柱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夠讓下料桶頂端與第一分離筒內腔底面之間的相對高度位置能夠進行調節(jié),在第一離心筒進行初離心處理過程中,下料桶能夠避免第一離心筒內部的工業(yè)鹽物質進入下料桶的內部,在第一離心筒初離心處理結束之后,調整下料桶頂部和第一分離筒底面之間的相對高度,讓第一離心筒內部的工業(yè)鹽物質能夠通過下料桶進入第二離心筒的內部。
3、通過導向架和導向框的設置,利用第一分離筒對于下料桶的活動套裝以及第二離心筒對于錯位架的活動套裝,并且利用第一穩(wěn)定框對于第二齒槽板的限位作用以及第二穩(wěn)定框對于第一齒槽板的限位作用,能夠讓下料桶和錯位架進行相對方向上的同步位移,用以讓下料桶和錯位架在進行高度位置調整的時候提供穩(wěn)定作用。
4、通過鏟壁機構和齒輪箱的設置,利用下料桶和錯位架之間的相對位移調節(jié),使得下料桶在高度下降時,錯位架能夠提升高度,使得鏟壁板能夠在第一離心筒的內部進行高度的調節(jié),用以讓鏟壁板對第一離心筒內壁上的附著工業(yè)鹽物質進行刮落,方便讓工業(yè)鹽物質順利的通過下料桶和錯位架進入第二離心筒的內部進行終離心。
5、通過限位槽板和齒條的設置,利用主動錐齒輪與從動錐齒輪之間的嚙合匹配作用以及直齒輪與齒條之間的嚙合匹配作用,讓齒輪箱在配合鏟壁機構進行高度調節(jié)的時候,齒條能夠帶動直齒輪轉動,用以讓主動錐齒輪帶動從動錐齒輪轉動,使得位移座能夠帶動清渣架在鏟壁板的表面進行上下高度位置的往復調整,用以讓清渣架對鏟壁板兩側面的附著工業(yè)鹽物質進行刮除,避免其堆積造成鏟壁板的損傷。
6、通過推料架的設置,利用皮帶輪帶動推料架轉動,用以讓第二離心筒在第二分離筒的內部進行轉動,使得第二離心筒能夠對其內部的工業(yè)鹽物質進行終離心處置,在排鹽口開啟的時候,隨著推料架的轉動,用以推動工業(yè)鹽物質進入排鹽口內部,讓其能夠通過排鹽口排出收集。
7、通過同步機構的設置,在推料架帶動第二離心筒轉動的時候,第二離心筒能夠帶動同步桿轉動,利用第一同步架、第二同步架和同步桿之間的連接,讓第一同步架能夠帶動第一離心筒同步進行轉動,用以實現(xiàn)第一離心筒和第二離心筒進行同步同速轉動。
綜上,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將離心處理細分為初離心和終離心兩個連續(xù)步驟操作,提升了污水處理時固液分離的效果,并且避免了附著情況堵塞濾孔以及附著物質造成設備損傷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具有較高的社會使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發(fā)明人:韓學利;張雷賽;胡長明;譚曉路;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