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29
申請日:2023.11.14
分類號:C02F1/52(2023.01)I;C02F1/00(2023.01)I;B01D29/03(2006.01)I;B01D29/64(2006.01)I;B01D46/10(2006.01)I;B01D53/04(2006.01)I;C02F103/38(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應用在樹脂生產領域,本發(fā)明通過將絮凝劑放入進料斗中,絮凝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入運料槽中,打開第一電機轉動帶動轉動輥轉動使運料槽轉動,將絮凝劑運送至轉動輥下方,絮凝劑落入絮凝箱中,通過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轉動的圈數,調節(jié)添加的量的方式,能夠達到定量加料的目的,保證了添加的精準度,減少了浪費,方便使用,通過吸風機將絮凝箱中的廢氣吸入第一連接管中,從第一連接管進入處理箱中,廢氣經過第一過濾網過濾后,再經過活性炭處理后通過排氣管排出處理箱的方式,能夠達到對廢氣處理的目的,保護了環(huán)境,保證了人的身體健康。
權利要求書
1.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包括絮凝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1)的底部栓接有第一支撐腿(2),所述絮凝箱(1)的表面連通有進水管(3),所述絮凝箱(1)的內部設置有攪拌機構(4),所述絮凝箱(1)的頂部連通有進料斗(5),所述進料斗(5)的表面栓接有第一電機(6),所述第一電機(6)的輸出端延伸至進料斗(5)的內部并栓接有轉動輥(7),且轉動輥(7)的另一端與進料斗(5)的內壁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輥(7)的表面開設有運料槽(8),所述絮凝箱(1)的表面栓接有控制器(9),所述絮凝箱(1)的表面栓接有處理箱(10),所述處理箱(10)的頂部連通有吸風機(11),所述吸風機(11)的輸出端連通有第一連接管(12),所述第一連接管(12)的另一端與絮凝箱(1)的頂部連通,所述處理箱(10)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第一過濾網(13),所述第一過濾網(13)之間填充有活性炭(14),所述處理箱(10)的底部連通有排氣管(15),所述絮凝箱(1)的表面連通有第二連接管(16),所述第二連接管(16)的另一端連通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輸出端連通有過濾箱(18),所述過濾箱(18)的底部栓接有第二支撐腿(19),所述過濾箱(18)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機構(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4)包括第二電機(21),所述第二電機(21)與絮凝箱(1)的底部栓接,所述第二電機(21)的輸出端延伸至絮凝箱(1)的內部并栓接有第一轉動桿(22),所述第一轉動桿(22)的表面轉動套接有固定板(23),且固定板(23)與絮凝箱(1)的內壁栓接,所述第一轉動桿(2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齒輪(24),所述第一齒輪(24)的表面嚙合有第二齒輪(25),所述第二齒輪(25)的軸心處固定套接有第二轉動桿(26),且第二轉動桿(26)與固定板(23)轉動套接,所述第一轉動桿(22)和第二轉動桿(26)的表面均栓接有攪拌桿(2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機構(20)包括第二過濾網(28),所述第二過濾網(28)與過濾箱(18)的內壁栓接,所述過濾箱(18)的頂部栓接有第三電機(29),所述第三電機(29)的輸出端延伸至過濾箱(18)的內部并栓接有轉動軸(30),所述轉動軸(30)的底部栓接有轉動塊(31),所述轉動塊(31)的表面栓接有第一清理刷(32),所述轉動塊(31)的表面栓接有排料桿(33),所述過濾箱(18)的表面栓接有廢料箱(3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0)的內壁栓接有擋板(35),且擋板(35)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擋板(35)交錯分布在處理箱(10)的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0)的表面設置有箱蓋(36),所述箱蓋(36)的表面栓接有拉塊(3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腿(2)和第二支撐腿(19)的數量均為四個,所述第一支撐腿(2)和第二支撐腿(19)的底部均栓接有墊板(3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0)的頂部和過濾箱(18)的頂部分別栓接有第一保護殼(39)和第二保護殼(40),所述吸風機(11)和水泵(17)分別位于第一保護殼(39)和第二保護殼(40)的內部。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桿(22)的表面栓接有固定桿(41),所述固定桿(41)的另一端栓接有安裝板(44),所述安裝板(44)的表面栓接有第二清理刷(42),所述第二清理刷(42)的材質為尼龍材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箱(18)的表面連通有排水閥(43)。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料槽(8)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運料槽(8)均勻分布在轉動塊(31)的表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其優(yōu)點是具備定量加料功能和具備氣體處理功能。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適用于乳液型丙烯酸樹脂生產的廢水處理裝置,包括絮凝箱,所述絮凝箱的底部栓接有第一支撐腿,所述絮凝箱的表面連通有進水管,所述絮凝箱的內部設置有攪拌機構,所述絮凝箱的頂部連通有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的表面栓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延伸至進料斗的內部并栓接有轉動輥,且轉動輥的另一端與進料斗的內壁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輥的表面開設有運料槽,所述絮凝箱的表面栓接有控制器,所述絮凝箱的表面栓接有處理箱,所述處理箱的頂部連通有吸風機,所述吸風機的輸出端連通有第一連接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另一端與絮凝箱的頂部連通,所述處理箱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第一過濾網,所述第一過濾網之間填充有活性炭,所述處理箱的底部連通有排氣管,所述絮凝箱的表面連通有第二連接管,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另一端連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輸出端連通有過濾箱,所述過濾箱的底部栓接有第二支撐腿,所述過濾箱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機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絮凝劑放入進料斗中,絮凝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入運料槽中,打開第一電機轉動帶動轉動轉動輥,轉動輥轉動帶動運料槽轉動,運料槽轉動將絮凝劑運送至轉動輥下方,絮凝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絮凝箱中,通過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轉動的圈數,調節(jié)添加的量的方式,能夠達到定量加料的目的,保證了添加的精準度,減少了浪費,方便使用,通過吸風機將絮凝箱中的廢氣吸入第一連接管中,從第一連接管進入處理箱中,廢氣經過第一過濾網過濾后,再經過活性炭處理后通過排氣管排出處理箱的方式,能夠達到對廢氣處理的目的,保護了環(huán)境,保證了人的身體健康。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機構包括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絮凝箱的底部栓接,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延伸至絮凝箱的內部并栓接有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的表面轉動套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與絮凝箱的內壁栓接,所述第一轉動桿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的表面嚙合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的軸心處固定套接有第二轉動桿,且第二轉動桿與固定板轉動套接,所述第一轉動桿和第二轉動桿的表面均栓接有攪拌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攪拌機構,對絮凝劑和廢水進行攪拌,提高混合效率,從而提高絮凝效率。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過濾機構包括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與過濾箱的內壁栓接,所述過濾箱的頂部栓接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端延伸至過濾箱的內部并栓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底部栓接有轉動塊,所述轉動塊的表面栓接有第一清理刷,所述轉動塊的表面栓接有排料桿,所述過濾箱的表面栓接有廢料箱。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過濾機構,對廢水進行過濾,通過第三電機帶動轉動軸使轉動桿轉動,轉動桿轉動帶動第一清理刷轉動對第二過濾網進行清理,防止第二過濾網堵塞,保證過濾效率。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處理箱的內壁栓接有擋板,且擋板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擋板交錯分布在處理箱的內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擋板,提高處理效果。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處理箱的表面設置有箱蓋,所述箱蓋的表面栓接有拉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箱蓋和拉塊,便于維護。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支撐腿和第二支撐腿的數量均為四個,所述第一支撐腿和第二支撐腿的底部均栓接有墊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墊板,提高裝置的穩(wěn)定。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處理箱的頂部和過濾箱的頂部分別栓接有第一保護殼和第二保護殼,所述吸風機和水泵分別位于第一保護殼和第二保護殼的內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第一保護殼和第二保護殼,保護吸風機和水泵。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轉動桿的表面栓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另一端栓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表面栓接有第二清理刷,所述第二清理刷的材質為尼龍材質。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固定桿,安裝板和第二清理刷,對絮凝箱內壁清理,方便使用。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過濾箱的表面連通有排水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排水閥,便于排水。
本發(fā)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運料槽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運料槽均勻分布在轉動塊的表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運料槽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運料槽均勻分布在轉動塊的表面,提高了進料效率。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通過將絮凝劑放入進料斗中,絮凝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進入運料槽中,打開第一電機轉動帶動轉動輥轉動,轉動輥轉動帶動運料槽轉動,運料槽轉動將絮凝劑運送至轉動輥下方,絮凝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絮凝箱中,通過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轉動的圈數,調節(jié)添加的量的方式,能夠達到定量加料的目的,保證了添加的精準度,減少了浪費,方便使用;
2.本發(fā)明通過吸風機將絮凝箱中的廢氣吸入第一連接管中,從第一連接管進入處理箱中,廢氣經過第一過濾網過濾后,再經過活性炭處理后通過排氣管排出處理箱的方式,能夠達到對廢氣處理的目的,保護了環(huán)境,保證了人的身體健康。
(發(fā)明人:張德;馬艷芳;楊宇;張立果;鄧曉艷;莫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