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6.23
申請日:2023.04.26
分類號:C02F1/463(2023.01)I;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包括:絮凝槽、電源模塊、電極板、夾持裝置、驅動組件;其中,電源模塊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電極板相連接;電極板通過夾持裝置設于絮凝槽內部;電極板側部設有吸附組件;夾持裝置的端部設有擾流裝置;夾持裝置的另一端穿出絮凝槽與驅動組件進行連接;驅動組件運行時,夾持裝置與吸附組件橫向移動。
權利要求書
1.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槽(1)、電源模塊(2)、電極板(3)、夾持裝置(4)、驅動組件(5);其中,所述電源模塊(2)的正負極通過導線(21)與所述電極板(3)相連接;所述電極板(3)通過所述夾持裝置(4)設于所述絮凝槽(1)內部;所述電極板(3)側部設有吸附組件(6);所述夾持裝置(4)的端部設有擾流裝置(7);所述夾持裝置(4)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絮凝槽(1)與所述驅動組件(5)進行連接;所述驅動組件(5)運行時,所述夾持裝置(4)與所述吸附組件(6)橫向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5)包括驅動件(51)、輪盤(52)、轉子(53);所述驅動件(51)的輸出端依次與所述輪盤(52)、所述轉子(53)進行連接;所述轉子(53)與所述夾持裝置(4)的端部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盤(52)側部設有滑槽(521);所述夾持裝置(4)的端部與滑槽(521)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組件(6)包括導電板(61)、金屬膜(62);所述導電板(61)設于所述電極板(3)外側,所述金屬膜(62)設于所述導電板(61)的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裝置(7)的側部呈弧形;所述擾流裝置(7)端部具有多個通孔(71);所述擾流裝置(7)的側部具有朝向所述電極板(3)傾斜的斜孔(72)。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膜(62)外側設有MBR兼氧膜(621);所述絮凝槽(1)內壁設有中空纖維膜(1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電源模塊(2)正極相連接的所述電極板(3)為鐵板,與所述電源模塊(2)負極相連接的所述電極板(3)為鈦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盤(52)為橢圓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出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在電解的過程中,驅動組件能夠帶動夾持裝置移動,這個過程能夠避免水中雜質在吸附組件上堆積,并且電解過程產生的水垢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能夠將吸附組件拆下更換。移動的過程中擾流裝置會對水流形成規(guī)律性的流動,將絮凝沉降的物質與懸浮的物質分別進行上下隔離,便于清除懸浮物質。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體式膜耦合-電絮凝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絮凝槽、電源模塊、電極板、夾持裝置、驅動組件;
其中,所述電源模塊的正負極通過導線與所述電極板相連接;
所述電極板通過所述夾持裝置設于所述絮凝槽內部;
所述電極板側部設有吸附組件;
所述夾持裝置的端部設有擾流裝置;
所述夾持裝置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絮凝槽與所述驅動組件進行連接;
所述驅動組件運行時,所述夾持裝置與所述吸附組件橫向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件、輪盤、轉子;
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依次與所述輪盤、所述轉子進行連接;
所述轉子與所述夾持裝置的端部適配。
進一步地,所述輪盤側部設有滑槽;
所述夾持裝置的端部與滑槽適配。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組件包括導電板、金屬膜;
所述導電板設于所述電極板外側,所述金屬膜設于所述導電板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擾流裝置的側部呈弧形;
所述擾流裝置端部具有多個通孔;
所述擾流裝置的側部具有朝向所述電極板傾斜的斜孔。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膜外側設有MBR兼氧膜;
所述絮凝槽內壁設有中空纖維膜(11)。
進一步地,與所述電源模塊正極相連接的所述電極板為鐵板,與所述電源模塊負極相連接的所述電極板為鈦板。
進一步地,所述輪盤為橢圓形。
(發(fā)明人:劉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