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氣田969井區(qū)負責開發(fā)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天然氣,生產中產生部分甲醇污水,其來源包括:井口天然氣集氣過程中為防止水合物形成堵塞管線及儀表,在集氣站天然氣外輸前向輸氣管線中注入水合物抑制劑——甲醇,由于甲醇與水互溶,從而產生氣田甲醇污水;在天然氣處理廠采用低溫脫油脫水工藝,為防止水合物形成也需注入甲醇,進而形成甲醇污水。由于該氣田開采井多達數(shù)百口,每天的甲醇污水產生量較大,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需要對污水中甲醇進行回收再利用。為減少污染源排放,提高甲醇污水處理效率,氣田將各集氣站產生的甲醇污水統(tǒng)一送往969井區(qū)凈化廠進行集中處理。利用甲醇與水的相對揮發(fā)度大,采用精餾工藝將兩者分離。但是,甲醇污水主要來自地層水,其成分復雜,具有高濁度、高礦化度、高腐蝕性、高含鐵量、低pH值“四高一低”的顯著特點,這給甲醇回收再利用工藝操作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污水在進入甲醇回收裝置之前必須進行預處理后再實現(xiàn)精餾分離、提純回收甲醇。該凈化廠甲醇污水預處理裝置的設計處理能力為150m3/d,裝置的操作彈性為80%~120%。
1、工藝概況
1.1 流程簡述
從各集氣站運來的甲醇污水,卸入接收水罐內,含油污水經(jīng)過初步分離,凝析油浮于水表面,被定期回收。收油后的甲醇污水經(jīng)過泵提升進入渦流反應沉降罐,依次加入的藥劑在中心渦流反應區(qū)與污水混合反應,污水在該罐內經(jīng)過反應、沉淀后,凈化水自沉降罐上部溢流進入原水罐,罐底污泥定期排往污泥池,存儲污泥并外運處理。污水返回接收罐進行再處理,原料水經(jīng)過過濾送至甲醇污水回收裝置進行甲醇提餾,提餾出的甲醇作為本裝置產品回收后外運,達到回注標準的污水回注地層。甲醇污水處理工藝見圖1。
1.2 原水性質與預處理水質指標
甲醇污水主要成分為地層水,由于礦化度高,本身含部分凝析液,加之氣田開發(fā)過程中人為向地層加入了各種鉆井助劑、酸化壓裂液、緩釋劑等,使甲醇污水原水成分更復雜化,其水質特性見表1。對原水進行絮凝、沉淀、氧化、調節(jié)pH值等預處理后應達到的水質指標見表2。
1.3 水質預處理工藝
根據(jù)延長969井區(qū)甲醇污水“四高一低”的特點,制定了以下水質預處理工藝:
(1)除油后首先投加NaOH調節(jié)pH值至7.5~8.5,可以達到最佳的防腐、阻垢效果。
(2)在堿性條件下加入氧化劑將水中Fe2+氧化成Fe3+,形成無機絮狀物,再加入合適的混凝劑后進入反應罐,反應45min。
(3)上述反應在渦流反應沉降罐中完成,反應罐上部清液作為進甲醇回收裝置的料液,底部污泥定期排至污泥干化池。
(4)作為料液的甲醇污水進甲醇回收裝置,經(jīng)過粗過濾后再加入緩蝕阻垢劑,以防止工藝管路、設備腐蝕,并阻止CaCO3水垢形成。
2、工藝運行分析
目前該裝置的渦流反應沉降罐間歇式運行,人工開啟渦流反應沉降罐入口原料水泵,液位達到100%(100m3)后停入口原料水泵,注入藥劑進行反應沉降45min,化驗分析原料水質量合格后送至原料水罐儲存,按照以上操作實際甲醇污水處理能力為120m3/d。
2.1 存在問題
(1)由于甲醇污水處理裝置的渦流反應沉降罐間歇式運行,開啟渦流反應沉降罐入口原料水泵,注入甲醇污水約20m3后停泵,注入藥劑反應沉降約1h。在該罐內經(jīng)過反應、沉淀后,控制渦流反應沉降罐液位約20m3,預處理后的甲醇污水打入原料水罐儲存,每天多次重復這種操作,單次操作約2h,夜間裝置停運8h,故甲醇污水平均預處理量為6.7m3/h,無法滿足更多污水預處理需求。
(2)增加了人員工作量。由于渦流反應沉降罐間歇式運行,因此,每次為渦流反應沉降罐建立液位時需人工現(xiàn)場開啟原料水泵;當達到要求液位時停原料水泵,原料水泵為自吸泵,每次啟泵前需人工灌泵費時費力。
2.2 改造措施
2.2.1 渦流反應沉降罐技術改造
在渦流反應沉降罐進料管線前增加流量調節(jié)閥及相應流量計閥組,掌握污水進入渦流反應沉降罐的具體流量;然后,在渦流反應沉降罐后增加液位調節(jié)閥,控制渦流反應沉降罐液位,確保污水在渦流反應沉降罐內與注入藥劑達到足夠的反應時間;同時,處理合格的原料水通過渦流反應沉降罐液位調節(jié)閥持續(xù)性送至原料水灌,使渦流反應沉降罐實現(xiàn)連續(xù)性運行(圖2)。
2.2.2 化學處理劑注入量分析
(1)NaOH注入量。
甲醇污水除油后向渦流反應沉降罐投加NaOH調節(jié)pH值到7.5~8.5之間,可以達到最佳的防腐、阻垢效果,F(xiàn)場開展了NaOH注入量對原水pH值影響的分析試驗,配制了NaOH質量濃度為50g/L的溶液。其在原水中的加注量對pH值影響規(guī)律見圖3。
由圖3可知,隨著NaOH溶液注入量增加,甲醇污水pH值呈現(xiàn)均勻增加。當NaOH溶液注入量超過430L/d時,原水的pH值可保持在7.5以上,滿足堿度要求。實際操作中日處理甲醇污水120m3需消耗約0.5m3NaOH溶液。
(2)絮凝劑注入量。
向渦流反應沉降罐加入適量高分子混凝劑——聚合氯化鋁(PAC),沉降甲醇污水中雜質,提高甲醇污水透光率。配制了PAC質量濃度為48g/L的溶液,通過試驗不斷調節(jié)PAC溶液加入到甲醇污水中的量。PAC溶液注入量對甲醇污水透光率的影響見圖4。
由圖4可知,PAC溶液注入量由200L/d逐漸增加,甲醇污水透光率呈近似線性升高,直到PAC溶液注入量達到500L/d時透光率才開始隨PAC溶液注入量緩慢增長,此時透光率超過98%。上述規(guī)律說明,當PAC溶液注入量不足時難以充分絮凝沉淀出甲醇污水中細小微粒;據(jù)此,日處理原料污水120m3需消耗約0.5m3聚合氯化鋁溶液。
(3)雙氧水注入量。
在堿性條件下向渦流反應沉降罐加入氧化劑雙氧水可將污水中Fe2+氧化成Fe3+,后者在堿性條件下容易形成無機絮凝物實現(xiàn)沉降分離。將市售雙氧水(質量分數(shù)30%)稀釋配制為質量分數(shù)3%的水溶液,根據(jù)污水中Fe2+質量濃度調節(jié)雙氧水溶液的加入量,以便以最經(jīng)濟方式將Fe2+氧化沉淀出來。提取甲醇污水試樣,通過實驗室試驗尋找雙氧水最佳加量(圖5)。
由圖5可知,隨著雙氧水注入量從200L/d逐漸增加到500L/d,甲醇污水中Fe2+質量濃度由0.7mg/L下降到約0.1mg/L,繼續(xù)再增加雙氧水加入量,則Fe2+質量濃度呈現(xiàn)緩慢下降現(xiàn)象。因此,雙氧水注入量要保持在500L/d才能使Fe2+充分氧化為Fe3+,并沉淀分離出來。根據(jù)上述規(guī)律計算,1m3甲醇污水需加入雙氧水溶液4.2L,日處理甲醇污水120m3需消耗約0.5m3雙氧水溶液,這與有關文獻報道結果近似。
2.3 技改前后甲醇污水水質分析
技改前后甲醇污水分析指標見表3。
由表3可知,單純通過渦流反應沉降罐技術改造,無法使甲醇污水預處理水質指標得到提升。經(jīng)分析認為,導致改造后污水處理效果無法提高的原因是連續(xù)操作使甲醇污水與藥劑混合后在渦流反應沉降罐中停留時間變短,沉淀效果不如間歇式操作好;谠O備尺寸不易改變,嘗試按照比例加大藥劑注入量來提高甲醇污水水質處理效果。
2.4 藥劑加注量調整對甲醇污水水質影響
根據(jù)甲醇污水裝置的操作,將2.2章節(jié)中所配制的NaOH、PAC、雙氧水三種不同濃度的水處理藥劑加注量做了如下調整(表4)。
藥劑加注量調整后甲醇污水水質分析數(shù)據(jù)見表5。
將表5數(shù)據(jù)與表3中技改前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技改后沒增加水處理藥劑之前,污水處理水質不如技改前的效果好;但適當增加水處理劑加注量后,甲醇污水水質達到了技改前污水處理水質標準,并且實現(xiàn)了污水處理的連續(xù)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甲醇污水經(jīng)預處理后產生一定污泥殘渣,該殘渣由兩部分構成:水中懸浮物固體和加藥后化學反應形成的沉淀。經(jīng)計量,技改前每天產生干污泥量3600kg,技改后每天產生干污泥量5400kg。污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甲醇污水連續(xù)處理后,每天水處理量增加,分離出的污泥量由此增加;其次,每天化學藥劑添加量比改造前有所增加也導致了污泥量加大,所以污泥殘渣定期外運處理。
2.5 運行成本分析
甲醇污水處理運行成本主要由藥劑和能耗兩部分成本構成。藥劑費包括NaOH、PAC、雙氧水三種藥品消耗費用(表6),其中括弧內數(shù)據(jù)為改造后藥劑加注量及其費用。甲醇污水處理能耗成本見表7。由表6、表7可知,技改前甲醇污水處理成本為47.68元/m3,技改后降至32.98元/m3,水處理效率有所提高。
3、結論
通過對甲醇污水預處理裝置技術改造,在渦流反應沉降罐之前增加了流量調節(jié)閥,沉降罐之后增加了液位調節(jié)閥,使原來間歇式污水處理工藝轉變?yōu)檫B續(xù)式處理工藝,不僅增大了甲醇污水處理量,而且減輕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配合渦流反應沉降罐技術改造,進行了水處理劑加注量優(yōu)化調整試驗。結果表明,適當提高處理劑用量仍可保證甲醇污水處理質量達到指標要求,這為后續(xù)甲醇污水精餾分離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污水連續(xù)式處理工藝也使單位水處理成本有所下降,提高了甲醇污水處理效率。(來源:延長氣田采氣二廠,重慶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