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種容易降解的物質作為支持生長的營養(yǎng)基質,而同時降解另一種物質,但是后一種物質的降解并不支持微生物的生長,且往往都是難以降解的污染物質。前者通常稱為第一基質,而后者稱為第二基質或者共降解基質。油類是一種烴類有機物,原理上可以利用微生物將其分解氧化成為CO2和水。但油類對微生物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一般認為,流人到生物處理構筑物混合廢水的含油濃度不能大于30mg/I。,否則將影響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正常代謝過程。因而導致乳化油廢水的生物處理負荷低、效率低,生物法常用于處理含量較低的溶解油,而不宜用于處理乳化油[1]。研究發(fā)現(xiàn),以葡萄糖、牛肉胨或者酵母提取物作為營養(yǎng)基質的微生物,能夠共降解鏈烴類。因而采用葡萄糖等易氧化基質作為第一基質培養(yǎng)微生物,而將乳化油作為微生物的第二基質,利用共降解原理,馴化培養(yǎng)高效降解油類污染物的微生物群,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處理負荷及效率,從而改變生物法不宜處理乳化油廢水的傳統(tǒng)認識。具體聯(lián)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yiban123.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乳化油廢水的諸多處理方法中,物理、化學方法只能起到將污染物從水相轉移至固相的作用,只有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才能將油徹底分解,從而最終消除了乳化油廢水對環(huán)境的危害。因此,筆者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結合共降解原理和板式液中MBR開發(fā)出共降解MBR技術用于處理乳化油廢水。上述工藝在北京北內(nèi)集團和北京SMC工廠得到應用。工程實踐表明,生物共降解與膜生物反應器的有機結合,可大大提高生物處理系統(tǒng)對進水中油的耐受濃度,反應器出水可以達到CODCr<10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