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我國水資源緊缺、分布極不平衡,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日趨嚴重,已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日趨嚴重的水污染更加重水資源的短缺。據(jù)調查統(tǒng)計,印染行業(yè)是工業(yè)廢水排放大戶,全國印染廢水每天排放量為3×106~4×106m3。印染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且具有色度高、無機鹽含量高、成份復雜、可生化性差、脫色困難等特點,因此難以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治理。印染廢水所含有機物中包含多種具有生物毒性或導致“三致”性能的有機物,一度成為工業(yè)污水處理的難題,也是當前國內外水污染控制領域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本研究采用化學絮凝的方法對模擬印染廢水進行脫色實驗研究。本研究選用的絮凝脫色劑為合肥東方美捷分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獨家專利生產(chǎn)的高分子脫色聚合物colorclearMT系列脫色劑(MT1和MT2)和高效脫色凈化聚合物的復配物waterclearF4系列脫色劑(F41和F42)。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脫色材料
colorclearMT系列脫色劑是由東方美捷分子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研發(fā)生產(chǎn)的可應用于有色廢水脫色處理的脫色劑,可以被應用于紡織、印染、造紙等行業(yè)企業(yè)污廢水的處理,適用于含活性、酸性、分散染料、增白劑、油脂、水溶性漿料、樹脂、重金屬離子的污廢水的脫色。waterclearF4系列脫色劑主要應用于印染廠或染色工業(yè)污水的脫色凈化處理,也可以用于紡織、印染、造紙、養(yǎng)豬場等行業(yè)污廢水的處理,適用于含活性、酸性、分散染料、增白劑、油脂、水溶性漿料、樹脂、重金屬離子、有機質等的污廢水的脫色絮凝。樹脂、重金屬離子、有機質等的污廢水的脫色絮凝。
1.2實驗設計
首先將四種脫色劑配制成1%濃度的溶液,然后分別取0.05ml、0.15ml、0.25ml、0.35ml、0.5ml、0.75ml、1.00ml、1.25ml1.50ml和2.00ml1%脫色劑溶液加入50ml模擬印染廢水。按照這樣加入后,脫色劑在50ml模擬廢水中的濃度梯度為:0.01g·L-1、0.03g·L-1、0.05g·L-1、0.07g·L-1、0.1g·L-1、0.15g·L-1、0.2g·L-1、0.25g·L-1、0.3g·L-1和0.4g·L-1。加入脫色劑后攪拌均勻并靜置反應30min。然后分別過濾,按照國標稀釋倍數(shù)法測定其色度。通過加入0.01mol/L的Hcl和NaOH溶液將50ml模擬印染廢水初始pH值按照3、4、5、6、7、8、9、10和11的梯度調節(jié),分別加入四種脫色劑,攪拌均勻后靜置反應30min,然后分別過濾測定其色度。具體聯(lián)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yiban123.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結果與討論
2.1MT1投加量對其脫色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0.01g·L-1、0.03g·L-1、0.05g·L-1、0.07g·L-1、0.1g·L-1、0.15g·L-1、0.2g·L-1、0.25g·L-1、0.3g·L-1和0.4g·L-1的十個梯度加入1%濃度的MT1,脫色劑MT1濃度與對模擬廢水進行脫色處理后脫色率。隨著MT1濃度的逐漸增大,脫色率由31.25%大幅提高,效果最好時脫色率可達到100%;當濃度達到0.1g·L-1時,MT1處理模擬廢水的脫色率可一直維持在100%。由此可以分析出,當脫色劑MT1濃度達到0.1g·L-1以上,MT1與活性染料分子的絮凝反應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雖然稀釋倍數(shù)法存在一定程度偏差,但從肉眼的角度觀看此時的模擬廢水已被完全脫色。因此使用脫色劑MT1對該模擬廢水進行脫色處理時,在同樣的反應條件下其最適濃度為0.1g·L-1。
2.2MT2投加量對其脫色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0.01g·L-1、0.03g·L-1、0.05g·L-1、0.07g·L-1、0.1g·L-1、0.15g·L-1、0.2g·L-1、0.25g·L-1、0.3g·L-1和0.4g·L-1的十個梯度加入1%濃度的MT2,脫色劑MT2濃度與對模擬廢水進行脫色處理后脫色率。隨著MT2濃度的逐漸增大,脫色率由12.5%大幅提高,效果最好時脫色率可達到100%;當濃度達到0.07g·L-1時,MT2處理模擬廢水的脫色率可一直維持在100%。由此可以分析出,當脫色劑MT2濃度達到0.07g·L-1以上,MT2與活性染料分子的絮凝反應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雖然稀釋倍數(shù)法存在一定程度偏差,但從肉眼的角度觀看此時的模擬廢水已被完全脫色。因此使用脫色劑MT2對該模擬廢水進行脫色處理時,在同樣的反河湖、溪、江等兩岸林帶和城市廣場、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為主,將城市文化、歷史傳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現(xiàn)代生活要求融于一體,讓整體規(guī)劃的景觀效應、生態(tài)效應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