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脫色法有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光氧化法三種。化學氧化法一般作為深度處理設施,設置在工藝流程的最后一級。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色度,同時也降低部分COD。經(jīng)化學氧化法處理后,色度可降到50倍以下,COD去除率較低,一般僅5%~15%。氯氧化脫色法:氯作為消毒劑已廣泛地應用于給水處理,其作為氧化劑時的功能與消毒有所不同。氯氧化脫色法就是利用存在于廢水中的顯色有機物比較容易氧化的特性,應用氯或其化合物作為氧化劑,氧化顯色有機物并破壞其結構,達到脫色的目的。常用氯氧化劑有液氯,漂白粉和次氯酸鈉等。其中次氯酸鈉價格較高,但投加設備簡單,產(chǎn)泥量少。漂白粉價廉,來源廣,可就地取材,但產(chǎn)泥多。如采用液氯,沉渣很少,但氯的用量大,余氯多,在一般溫度下反應時間也長。而且某些染料氯化后可能產(chǎn)生有毒的物質(zhì)。氯氧化劑并不是對所有染料都有脫色效率。對于易氧化的水溶性染料如陽離子染料,偶氮染料和易氧化的不溶性染料如硫化染料,都有良好的脫色效果對于不易氧化的水不溶性染料如還原染料,分散染料和涂料等,脫色效果較差。當廢水中含有較多懸浮物和漿料時,該法不僅不能去除此類物質(zhì),反而要消耗大量氧化劑。況且在氧化過程中,并不是所有染料都被破壞.,其中大部分是以氧化態(tài)存在于出水中,經(jīng)過放置,有的還可能恢復原色。所以單獨采用此法脫色并不理想,宜與其他方法聯(lián)用,可獲得較好的脫色效果。臭氧氧化脫色法:臭氧作為強氧化劑,除了在水消毒中得到應用,在廢水脫色及深度處理中也得到廣泛應用。臭氧具有強氧化作用的原因,曾經(jīng)認為是在分解時生成新生態(tài)的原子氧,表現(xiàn)為強氧化劑。具體聯(lián)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yiban123.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目前認為,臭氧分子中的氧原子本身就是強烈親電子或親質(zhì)子的,直接表現(xiàn)為強氧化劑是更主要的原因。染料顯色是由其發(fā)色基團引起,如:乙烯基、偶氮基、氧化偶氮基、羰基、硫酮、亞硝基、亞乙烯基等。這些發(fā)色基團都有不飽和鍵,臭氧能使染料中所含的這些基團氧化分解,生成分子量較小的有機酸和醛類,使其失去發(fā)色能力。所以,臭氧是良好的脫色劑。但因染料的品種不同,其發(fā)色基團位置不同,其脫色率也有較大差異。對于含水溶性染料廢水,如活性,直接,陽離子和酸性等染料,其脫色率很高。含不溶性分散染料廢水也有較好的脫色效果。但對于以細分散懸浮狀存在于廢水中的不溶性染料如還原,硫化染料和涂料,脫色效果較差。影響臭氧氧化的主要因素有水溫、pH值、懸浮物濃度、臭氧濃度、臭氧投加量、接觸時間、剩余臭氧等。用臭氧處理印染廢水,因所含染料品種不同,處理流程也不一樣。對含水溶性染料較多,懸浮物含量較少的廢水,可單獨采用臭氧或臭氧一活性炭聯(lián)合處理,一般都與其他方法聯(lián)用。當廢水中含染料以分散染料為主,且懸浮物含量較多時,宜采用混凝一臭氧聯(lián)合流程。
光氧化脫色法:光氧化脫色法是利用光和氧化劑聯(lián)合作用時產(chǎn)生的強烈氧化作用,氧化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zhì),使廢水的BOD、COD和色度大幅度下降的一種處理方法。光氧化脫色法中常用的氧化劑是氯氣,有效光是紫外線。紫外線對氧化劑的分解和污染物質(zhì)的氧化起催化作用。有時,某些特殊波長的光對某些物質(zhì)有特效作用。因此,設計時應選擇相應的特殊紫外線燈作為光源。光氧化脫色法的特點有:氧化作用強烈,沒有污泥產(chǎn)生,適用范圍廣,可作為廢水的高級處理,裝置緊湊,占地面積小。光氧化脫色印染廢水,除對一小部分分散染料的脫色效果較差外,其他染料脫色率都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