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人口的劇增,用水量越來越大,必然產生大量的含有氨氮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大部分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人天然水體,造成了水體的嚴重污染,產生富營養(yǎng)化,太湖藍藻大爆發(fā)就是一個實例。另外,還會對給水工程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加強氨氮廢水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很多沿湖地區(qū)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如江蘇省在太湖地區(qū)污水處理廠氨氮排放限值執(zhí)行5mg/L的標準(DB32/1072—2007)。此外,有不少污水處理廠面臨提標的問題,需要強化氨氮的去除。所以,有必要研究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氨氮去除技術。天然斜發(fā)沸石具有孔隙度高、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對氨氮具有很強的選擇性離子交換能力,常用于脫除污水中的氨氮。1756年瑞典礦物學家CronstedAF最先發(fā)現了天然沸石,它是一種具有連通孑L道的呈架狀結構的含水硅鋁酸鹽礦物,具有高吸附性、高選擇交換性、熱穩(wěn)定性、耐酸性、輻射性,以及成本低、儲量大的特點。它的孔徑均勻,會產生超孔效應,加上特殊的分子結構而
形成較大靜電引力,使沸石具有相當大的應力場。當沸石內部的孔穴和孑L道一旦有“空缺”時沸石就會表現出對氣體或液體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尤其是NH一N。常見的天然沸石、斜發(fā)沸石和絲光沸石等都具有很高的陽離子交換容量,對陽離子選擇性如下:Cs>Rb>K>NH4+>Sr>Na>Ca>Fe>A1。>Mg>Li可見,沸石對NH4+具有很強的離子選擇性。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yiban123.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