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不設獨立的沉淀池及其刮泥系統(tǒng),在CAST工藝中,活性污泥始終保持在一個池子中進行生物反應和泥水分離,因此,CAST系統(tǒng)能節(jié)約大量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當由于進水流量和水質發(fā)生變化而影響污泥性質時(如絮凝效果等),可簡單地通過調節(jié)變化進水和曝氣循環(huán)過程,而使系統(tǒng)重新恢復正常狀態(tài),開發(fā)CAST工藝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降低設備投資,簡化工藝流程及其操作過程,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和運行的靈活性。
CAST工藝的特點主要可歸納如下:
(1)池子總容積減少,土建工程費用降低。
(2)能很好地緩沖進水水量和水質的波動(日變化,季節(jié)性變化)
(3)處理效果好,排出的剩余污泥穩(wěn)定化程度較高。
(4)自動化程度高,且在人工操作時工藝簡單。
(5)雨季時,無需設置調節(jié)池。
(6)進水的波動可用改變曝氣時間的簡單方法即可予以緩沖。
(7)無需調協(xié)二沉池和龐大的回流污泥泵站。
(8)占地面積少。
(9)無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hù)不超過50-70ml/g。
(10)采用簡單的組合式結構、擴建方便。
(11)由該工藝可變的出水水位,可保證在高水位情況下出水順暢。
(12)由于特殊的運行方式,從而限定了對曝氣設備的選擇,間歇曝氣加大了曝氣設施選擇的難度,增加了曝氣設施維持強度。
(13)所需的設備及材料較多,設備閑置率較高,維修工作量大。
(14)自動化程度高,人工操作簡單,但管理運行較復雜,與之相關的設備質量要求較高,應有較高的設備維護水平及能力。
(15)采用高效率的曝氣系統(tǒng)耗能較少,可節(jié)省運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