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30
申請日:2024.02.28
分類號:C02F3/34(2023.01)I;C02F3/00(2023.01)I;C02F1/02(2023.01)N
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及恒溫方法,包括封閉設置的用于存儲污水的存儲罐,存儲罐內設置有換熱裝置,存儲罐頂部安裝有控制換熱裝置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存儲罐上方安裝有與換熱裝置連通的存儲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安裝箱固定于存儲罐上端,所述安裝箱內部安裝有燃燒裝置;所述安裝箱內還安裝有第一泵送裝置以及第二泵送裝置。該發(fā)明能夠將污水分解處理中的廢氣進行充分的燃燒利用,充分利用了廢氣資源,降低了污水處理的成本,同時實現(xiàn)了廢氣的無公害排放,避免了環(huán)境的污染。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包括封閉設置的用于存儲污水的存儲罐(100),存儲罐(100)內設置有換熱裝置(500),存儲罐(100)頂部安裝有控制換熱裝置(500)轉動的驅動裝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罐(100)上方安裝有與換熱裝置(500)連通的存儲裝置(300),所述驅動裝置(400)通過安裝箱(200)固定于存儲罐(100)上端,所述安裝箱(200)內部安裝有燃燒裝置;所述安裝箱(200)內還安裝有第一泵送裝置(800)以及第二泵送裝置(900),第一泵送裝置(800)串接于存儲裝置(300)以及換熱裝置(500)之間用于泵送換熱介質定向流動,第二泵送裝置(900)串接于存儲罐(100)以及燃燒裝置之間用于泵送燃燒氣體流動至燃燒裝置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送裝置(800)包括第一泵送筒(810),第一泵送筒(810)內壁密封滑動連接有第一泵送活塞(820),第一泵送活塞(820)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一泵送桿(830),換熱裝置(500)表面固定有控制第一泵送桿(830)往復移動的驅動組件(533),所述第一泵送活塞(820)與第一泵送筒(810)之間形成有第一泵送腔室,第一泵送腔室連通有兩個內置第一單向閥的第一泵送管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箱(200)內還安裝有蛇形換熱組件,所述蛇形換熱組件套設于燃燒裝置外側,所述蛇形換熱組件串接于第一根第一泵送管道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533)包括泵送凸輪,所述第一泵送裝置(800)為彈性泵送裝置,所述第一泵送桿(830)末端貫穿第一泵送筒(810)并且位于泵送凸輪的轉動路徑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送裝置(900)包括第二泵送筒(910),所述第二泵送筒(910)內密封滑動有第二泵送活塞(920),第二泵送活塞(920)第一側與第一泵送活塞(820)之間固定有第二泵送桿(930),所述第二泵送活塞(920)第二側與第二泵送筒(910)之間形成有第二泵送腔室,第二泵送腔室連通有兩個內置第二單向閥的第二泵送管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裝置(500)包括與存儲罐(100)密封轉動連接的輸送套管(530),所述輸送套管(530)包括第一輸送管道(532)以及套設于第一輸送管道(532)外側的第二輸送管道(531),第一輸送管道(532)底部側壁連通有進液管道(540),第二輸送管道(531)頂部側壁連通有出液管道(510),進液管道(540)與出液管道(510)之間連通有換熱管道(520),通過第一泵送裝置(800)控制換熱介質在換熱管道(520)內定向流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道(520)為折彎的V形,換熱管道(520)折彎部分與輸送套管(530)之間通過限位組件(600)可拆卸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裝置(300)包括第一存儲室(310)和第二存儲室(320),第一存儲室(310)底部通過第一導通管道(311)與第一輸送管道(532)連通,第二存儲室(320)通過第二導通管道(321)與第二輸送管道(531)連通,所述第一導通管道(311)、第二存儲室(320)底部均安裝有轉動密封件(700)。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400)包括與轉動驅動末端固定連接的第一帶輪(430),以及與輸送套管(530)外壁固定連接的第二帶輪(410),所述第一帶輪(430)與第二帶輪(410)之間套設有驅動帶(420)。
10.一種污水恒溫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S1、將污水以及菌類投放至存儲罐(100)內,二者投放結束后控制存儲罐(100)處于密封狀態(tài);S2、通過第一泵送裝置(800)控制換熱介質定向流動,維持污水處于恒溫狀態(tài);S3、通過第二泵送裝置(900)將燃燒氣體泵送至燃燒裝置內,維持存儲罐(100)處于恒壓狀態(tài),并且實現(xiàn)對換熱介質的加熱。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及恒溫方法,該發(fā)明能夠將污水分解處理中的廢氣進行充分的燃燒利用,充分利用了廢氣資源,降低了污水處理的成本,同時實現(xiàn)了廢氣的無公害排放,避免了環(huán)境的污染。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水恒溫處理裝置,包括封閉設置的用于存儲污水的存儲罐,存儲罐內設置有換熱裝置,存儲罐頂部安裝有控制換熱裝置轉動的驅動裝置,所述存儲罐上方安裝有與換熱裝置連通的存儲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安裝箱固定于存儲罐上端,所述安裝箱內部安裝有燃燒裝置;所述安裝箱內還安裝有第一泵送裝置以及第二泵送裝置,第一泵送裝置串接于存儲裝置以及換熱裝置之間用于泵送換熱介質定向流動,第二泵送裝置串接于存儲罐以及燃燒裝置之間用于泵送燃燒氣體流動至燃燒裝置內。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泵送裝置包括第一泵送筒,第一泵送筒內壁密封滑動連接有第一泵送活塞,第一泵送活塞側壁固定連接有第一泵送桿,換熱裝置表面固定有控制第一泵送桿往復移動的驅動組件,所述第一泵送活塞與第一泵送筒之間形成有第一泵送腔室,第一泵送腔室連通有兩個內置第一單向閥的第一泵送管道。
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箱內還安裝有蛇形換熱組件,所述蛇形換熱組件套設于燃燒裝置外側,所述蛇形換熱組件串接于第一根第一泵送管道內。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泵送凸輪,所述第一泵送裝置為彈性泵送裝置,所述第一泵送桿末端貫穿第一泵送筒并且位于泵送凸輪的轉動路徑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泵送裝置包括第二泵送筒,所述第二泵送筒內密封滑動有第二泵送活塞,第二泵送活塞第一側與第一泵送活塞之間固定有第二泵送桿,所述第二泵送活塞第二側與第二泵送筒之間形成有第二泵送腔室,第二泵送腔室連通有兩個內置第二單向閥的第二泵送管道。
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裝置包括與存儲罐密封轉動連接的輸送套管,所述輸送套管包括第一輸送管道以及套設于第一輸送管道外側的第二輸送管道,第一輸送管道底部側壁連通有進液管道,第二輸送管道頂部側壁連通有出液管道,進液管道與出液管道之間連通有換熱管道,通過第一泵送裝置控制換熱介質在換熱管道內定向流動。
優(yōu)選地,所述換熱管道為折彎的V形,換熱管道折彎部分與輸送套管之間通過限位組件可拆卸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存儲裝置包括第一存儲室和第二存儲室,第一存儲室底部通過第一導通管道與第一輸送管道連通,第二存儲室通過第二導通管道與第二輸送管道連通,所述第一導通管道、第二存儲室底部均安裝有轉動密封件。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與轉動驅動末端固定連接的第一帶輪,以及與輸送套管外壁固定連接的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之間套設有驅動帶。
一種污水恒溫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將污水以及菌類投放至存儲罐內,二者投放結束后控制存儲罐處于密封狀態(tài);S2、通過第一泵送裝置控制換熱介質定向流動,維持污水處于恒溫狀態(tài);S3、通過第二泵送裝置將燃燒氣體泵送至燃燒裝置內,維持存儲罐處于恒壓狀態(tài),并且實現(xiàn)對換熱介質的加熱。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第二泵送裝置能夠將燃燒氣體定向泵送至燃燒裝置內,燃燒裝置能夠對第一泵送裝置內的換熱介質進行加熱,以提高換熱介質的溫度,一方面實現(xiàn)了廢氣的無公害處理,避免污染了環(huán)境;同時通過第一泵送裝置能夠將換熱介質定向泵送至存儲罐內,維持存儲罐內的恒溫狀態(tài),保證了污水內菌類的活性,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并且對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進行了充分利用,降低了整體的能量消耗,節(jié)約了資源;并且換熱裝置能夠轉動至不同的位置,維持存儲罐內各個區(qū)域的恒溫狀態(tài),并且能夠對污水以及內部的菌類進行混合,保證菌類分散的均勻,進一步提高了污水分解處理的效率。
(發(fā)明人:蔣四喜;朱學剛;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