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20
申請日:2023.07.19
分類號:B01D29/03(2006.01)I;B01D29/66(2006.01)I;B01D29/90(2006.01)I;B01D29/94(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泥水分離設備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包括機架以及沿污水輸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機架上的進料機構與脫水機構,所述機架上轉動連接有轉臺,所述轉臺上設有滑桿,所述進料機構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上的進料筒以及一端滑動伸入進料筒內的擋板,所述擋板的另一端開設有滑槽,且滑桿的一端滑動伸入滑槽內。本發(fā)明設置了轉臺和擋板,轉臺上的滑桿滑動伸入擋板上的滑槽內,轉臺在轉動的過程中,滑桿可帶動擋板在進料筒內做往復運動,從而往復改變進料筒內進料口大小,進而實現污水的間歇性進料,防止同時進入大量污水,影響脫水機構的分離效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以及沿污水輸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機架(1)上的進料機構與脫水機構,所述機架(1)上轉動連接有轉臺(7),所述轉臺(7)上設有滑桿(6),所述進料機構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1)上的進料筒(10)以及一端滑動伸入進料筒(10)內的擋板(9),所述擋板(9)的另一端開設有滑槽(8),且滑桿(6)的一端滑動伸入滑槽(8)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臺(7)內轉動安裝有絲桿(4),所述絲桿(4)上旋合連接有滑座(5),且所述轉臺(7)頂部開設有與滑座(5)滑動配合的導槽,所述滑桿(6)固定安裝于滑座(5)的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機構包括由內至外共軸裝配的螺旋輸送桿(2)與分離筒(14),且所述螺旋輸送桿(2)與分離筒(14)均與機架(1)轉動連接,所述分離筒(14)上開設有多個卡槽,多個所述卡槽內均固定安裝有濾網(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筒(14)的末端為錐形結構,且對應位置的螺旋輸送桿(2)與分離筒(14)內壁之間的間隙逐漸減小。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臺(7)的底部和螺旋輸送桿(2)的一端均共軸固定有斜齒輪(3),且兩個所述斜齒輪(3)嚙合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轉動連接有轉軸(17),所述轉軸(17)上共軸固定有直齒輪(15)和第一帶輪(18),所述分離筒(14)的外側固定套設有齒環(huán)(16),且所述直齒輪(15)與齒環(huán)(16)嚙合連接,所述螺旋輸送桿(2)的一端共軸固定有第二帶輪(20),所述第一帶輪(18)與第二帶輪(20)之間傳動連接有皮帶(19),且所述螺旋輸送桿(2)與分離筒(14)差速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固定安裝有電機(21),所述電機(21)的輸出軸與螺旋輸送桿(2)的一端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滑動連接有推泥框(22),且推泥框(22)位于脫水機構末端的下方,所述機架(1)與推泥框(22)之間對稱連接有兩個電動推桿(25)。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與分離筒(14)之間設有儲水空間,所述機架(1)的底部固定設有導流斜面(23),所述機架(1)的一側貫穿固定有出水管(26),且出水管(26)的一端伸至儲水空間內,所述出水管(26)上轉動設有閥門(27)。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空間內設有液泵(24),所述機架(1)的頂部安裝有噴淋管(12),且所述噴淋管(12)位于分離筒(14)的正上方,所述液泵(24)與噴淋管(12)之間連接有輸液管(11)。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以解決現有的泥水分離設備無法控制污水進入流量的大小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污水處理用自動泥水分離裝置,包括機架以及沿污水輸送方向依次設置于機架上的進料機構與脫水機構,所述機架上轉動連接有轉臺,所述轉臺上設有滑桿,所述進料機構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上的進料筒以及一端滑動伸入進料筒內的擋板,所述擋板的另一端開設有滑槽,且滑桿的一端滑動伸入滑槽內。
優(yōu)選的,所述轉臺內轉動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上旋合連接有滑座,且所述轉臺頂部開設有與滑座滑動配合的導槽,所述滑桿固定安裝于滑座的頂部。
優(yōu)選的,所述脫水機構包括由內至外共軸裝配的螺旋輸送桿與分離筒,且所述螺旋輸送桿與分離筒均與機架轉動連接,所述分離筒上開設有多個卡槽,多個所述卡槽內均固定安裝有濾網。
優(yōu)選的,所述分離筒的末端為錐形結構,且對應位置的螺旋輸送桿與分離筒內壁之間的間隙逐漸減小。
優(yōu)選的,所述轉臺的底部和螺旋輸送桿的一端均共軸固定有斜齒輪,且兩個所述斜齒輪嚙合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上轉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共軸固定有直齒輪和第一帶輪,所述分離筒的外側固定套設有齒環(huán),且所述直齒輪與齒環(huán)嚙合連接,所述螺旋輸送桿的一端共軸固定有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之間傳動連接有皮帶,且所述螺旋輸送桿與分離筒差速轉動。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上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螺旋輸送桿的一端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上滑動連接有推泥框,且推泥框位于脫水機構末端的下方,所述機架與推泥框之間對稱連接有兩個電動推桿。
優(yōu)選的,所述機架與分離筒之間設有儲水空間,所述機架的底部固定設有導流斜面,所述機架的一側貫穿固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伸至儲水空間內,所述出水管上轉動設有閥門。
優(yōu)選的,所述儲水空間內設有液泵,所述機架的頂部安裝有噴淋管,且所述噴淋管位于分離筒的正上方,所述液泵與噴淋管之間連接有輸液管。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設置了轉臺和擋板,轉臺上的滑桿滑動伸入擋板上的滑槽內,轉臺在轉動的過程中,滑桿可帶動擋板在進料筒內做往復運動,從而往復改變進料筒內進料口大小,進而實現污水的間歇性進料,防止同時進入大量污水導致濾網堵塞。
(2)本發(fā)明設置了絲桿與滑座,絲桿轉動可帶動滑座在轉臺上滑動,從而帶動滑桿在轉臺上移動,進而調節(jié)滑桿與轉臺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使得滑桿帶動擋板在進料筒內做往復運動時,能夠調節(jié)進料筒內進料口的最大尺寸,從而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
(3)本發(fā)明設置了脫水機構,脫水機構中的螺旋輸送桿和分離筒實現差速轉動,從而實現螺旋輸送桿對分離筒內的泥進行刮取推動,防止泥堆積過多堵塞濾網,使得裝置能夠實現連續(xù)的泥水分離,且分離筒末端的錐形結構能夠使得螺旋輸送桿與分離筒內壁對泥進行二次擠壓脫水,實現更好的分離效果。
(4)本發(fā)明設置了噴淋管,泥水分離結束后,噴淋管通過使用分離出的水對分離筒上的濾網進行清洗,對濾網上的泥進行沖刷,防止泥干燥后粘連堵塞濾網,使得濾網表面保持清潔便于下次使用。
(發(fā)明人:劉雅克;俞鋒;許慧鵬;宋軍;馮善斌;唐海深;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