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1.24
申請日:2021.07.20
分類號:E02F3/88(2006.01)I;E02F5/28(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污泥清理技術領域,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及其方法。該設備包括支撐裝置、行進驅動裝置、絞頭驅動裝置、淤泥排開裝置和淤泥處理裝置;所述的支撐裝置呈縱向設置;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位于支撐裝置后側下方,行進驅動裝置用于帶動該設備行駛移動;所述的絞頭驅動裝置縱向設置在支撐裝置上,且絞頭驅動裝置用于帶動絞頭進行旋轉驅動并帶動絞頭進行升降定位;所述的淤泥排開裝置橫向設置在支撐裝置底部中側,淤泥排開裝置用于將水下淤泥排開;所述的淤泥處理裝置位于行進驅動裝置上,淤泥處理裝置用于將水下淤泥進行處理。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提升水下清淤效果以及提升水下清淤效率。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該設備包括支撐裝置(1)、行進驅動裝置(2)、絞頭驅動裝置(3)、淤泥排開裝置(4)和淤泥處理裝置(5);所述的支撐裝置(1)呈縱向設置;所述的支撐裝置(1)包括第一縱向支撐板(11)、第二縱向支撐板(12)和橫向連接板(13);所述的第一縱向支撐板(11)和所述的第二縱向支撐板(12)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第一縱向支撐板(11)和第二縱向支撐板(12)的內部設置有縱向滑槽(111);橫向連接板(13)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縱向支撐板(11)和第二縱向支撐板(12)的底部;第一縱向支撐板(11)和第二縱向支撐板(12)的后部內側分別設置有支撐架(14);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2)設置在兩個支撐架(14)的下方;行進驅動裝置(2)用于帶動該設備行駛移動;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2)包括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所述的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分別位于兩個支撐架(14)下方;所述的絞頭驅動裝置(3)縱向設置在支撐裝置(1)上,且絞頭驅動裝置(3)包括絞頭旋轉驅動組件、絞頭升降組件和絞頭(36);所述的絞頭(36)與所述的絞頭旋轉驅動組件轉動連接;所述的絞頭升降組件與絞頭旋轉驅動組件升降活動連接;所述的絞頭旋轉驅動組件包括絞頭升降支架(31)和絞頭升降油缸(32);絞頭升降組件包括絞頭支撐板(33)、絞頭馬達(34)和絞頭轉軸(35);所述的絞頭升降支架(31)呈矩形框架狀;絞頭升降支架(31)中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升降滑輪(311),絞頭升降支架(31)底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升降滑輪(312);所述的第一升降滑輪(311)和第二升降滑輪(312)位于兩個所述的縱向滑槽(111)內;所述的絞頭升降油缸(32)的固定部設置在縱向設置在多根支撐橫板(15)上;絞頭升降油缸(32)的上端移動部與絞頭升降支架(31)的頂部固定連接,絞頭升降油缸(32)的下端移動部與絞頭升降支架(31)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絞頭支撐板(33)設置在絞頭升降支架(31)前側的底部;絞頭支撐板(33)的中部設置有用于絞頭馬達(34)安裝的安裝凸臺(331);絞頭支撐板(33)上位于安裝凸臺(331)外圈周向設置有多個用于防止污泥堆積的污泥通孔(332);所述的絞頭馬達(34)設置在絞頭支撐板(33)的安裝凸臺(331)內,所述的絞頭轉軸(35)與絞頭馬達(34)的轉軸連接,且絞頭轉軸(35)的前端穿過安裝凸臺(331)的前側與絞頭(36)連接;所述的淤泥排開裝置(4)橫向設置在支撐裝置(1)底部中側,淤泥排開裝置(4)用于將水下淤泥排開;所述的淤泥排開裝置(4)包括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41)、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42)、淤泥排開馬達(43)和淤泥排開轉軸(44);所述的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41)和所述的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42)對稱設置在支撐裝置(1)底部的左右兩側;所述的淤泥排開馬達(43)橫向設置在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41)上;淤泥排開馬達(43)的轉軸穿過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41)與所述的淤泥排開轉軸(44)一端連接,且淤泥排開轉軸(44)的另一端均通過軸承設置在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42)上;淤泥排開轉軸(44)上設置有多組淤泥排開板組(441),且每組淤泥排開板組(441)包括四塊淤泥排開板(442);四塊淤泥排開板(442)周向規(guī)則排列設置在淤泥排開轉軸(44)上,且任意相鄰的兩組上的淤泥排開板(442)插空設置;所述的淤泥處理裝置(5)位于行進驅動裝置(2)上,淤泥處理裝置(5)用于將水下淤泥進行處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連接板(13)底部中間設置有輔助行進滾輪(13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縱向支撐板(11)和所述的第二縱向支撐板(12)中部之間設置有多根支撐橫板(1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41)和所述的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42)之間設置有傾斜支撐板(45);傾斜支撐板(45)向上后方延伸;且傾斜支撐板(45)的頂部設置有縱向的污泥連接板(451);所述的污泥連接板(451)上設置有污泥進料口(452)。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淤泥處理裝置(5)包括污泥泵承重板(51)和污泥泵組件(52);所述的污泥泵承重板(51)水平設置在兩個支撐架(14)之間,所述的污泥泵組件(52)前后方向設置在污泥泵承重板(51)上,且污泥泵組件(52)的前部與污泥進料口(452)相連通。
6.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的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通過以下步驟:通過行進驅動裝置(2)上的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帶動整臺設備進行移動行駛,通過絞頭驅動裝置(3)上的絞頭馬達(34)帶動絞頭(36)進行旋轉驅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帶動絞頭(36)進行升降定位,將前方堅硬的污泥土層絞碎;通過淤泥排開裝置(4)上的淤泥排開馬達(43)帶動淤泥排開轉軸(44)進行旋轉,在移動的同時將絞碎的淤泥排開,防止出現(xiàn)淤泥堆積導致無法進行移動的狀況;通過淤泥處理裝置(5)上的污泥泵組件(52)驅動將排開的淤泥進行輸送處理,通過自動遙控或手動操控控制單元來完成在水下清淤工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清淤設備清淤效果差以及清淤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該設備通過行進驅動裝置便于進行移動行駛,通過絞頭驅動裝置便于將污泥土層絞碎,通過淤泥排開裝置便于將淤泥排開,防止設備堵塞,通過淤泥處理裝置便于將污泥進行輸送,從而提升整體清淤效率。
為本發(fā)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該設備包括支撐裝置、行進驅動裝置、絞頭驅動裝置、淤泥排開裝置和淤泥處理裝置;所述的支撐裝置呈縱向設置;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位于支撐裝置后側下方,行進驅動裝置用于帶動該設備行駛移動;所述的絞頭驅動裝置縱向設置在支撐裝置上,且絞頭驅動裝置包括絞頭旋轉驅動組件、絞頭升降組件和絞頭;所述的絞頭與所述的絞頭旋轉驅動組件轉動連接;所述的絞頭升降組件與絞頭旋轉驅動組件升降活動連接;所述的淤泥排開裝置橫向設置在支撐裝置底部中側,淤泥排開裝置用于將水下淤泥排開;所述的淤泥處理裝置位于行進驅動裝置上,淤泥處理裝置用于將水下淤泥進行處理。該設備提升水下清淤效果以及提升水下清淤效率。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支撐裝置包括第一縱向支撐板、第二縱向支撐板和橫向連接板;所述的第一縱向支撐板和所述的第二縱向支撐板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第一縱向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縱向滑槽;橫向連接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縱向支撐板和第二縱向支撐板的底部;第一縱向支撐板和第二縱向支撐板的后部內側分別設置有支撐架;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設置在兩個支撐架的下方。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行進驅動裝置包括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所述的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分別位于兩個支撐架下方。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橫向連接板底部中間設置有輔助行進滾輪。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縱向支撐板和所述的第二縱向支撐板中部之間設置有多根支撐橫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絞頭驅動裝置包括絞頭升降支架、絞頭升降油缸、絞頭支撐板、絞頭馬達、絞頭轉軸和絞頭;所述的絞頭升降支架呈矩形框架狀;絞頭升降支架中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升降滑輪,絞頭升降支架底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升降滑輪;所述的第一升降滑輪和第二升降滑輪位于兩個所述的縱向滑槽內;所述的絞頭升降油缸的固定部設置在縱向設置在多根支撐橫板上;絞頭升降油缸的上端移動部與絞頭升降支架的頂部固定連接,絞頭升降油缸的下端移動部與絞頭升降支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絞頭支撐板設置在絞頭升降支架前側的底部;絞頭支撐板的中部設置有用于絞頭馬達安裝的安裝凸臺;絞頭支撐板上位于安裝凸臺外圈周向設置有多個用于防止污泥堆積的污泥通孔;所述的絞頭馬達設置在絞頭支撐板的安裝凸臺內,所述的絞頭轉軸與絞頭馬達的轉軸連接,且絞頭轉軸的前端穿過安裝凸臺的前側與絞頭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淤泥排開裝置包括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淤泥排開馬達和淤泥排開轉軸;所述的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和所述的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對稱設置在支撐裝置底部的左右兩側;所述的淤泥排開馬達橫向設置在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上;淤泥排開馬達的轉軸穿過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與所述的淤泥排開轉軸一端連接,且淤泥排開轉軸的另一端均通過軸承設置在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上;淤泥排開轉軸上設置有多塊淤泥排開板。
作為優(yōu)選,第一淤泥排開支撐板和第二淤泥排開支撐板之間設置有傾斜支撐板;傾斜支撐板向上后方延伸;且傾斜支撐板的頂部設置有縱向的污泥連接板;所述的污泥連接板上設置有污泥進料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淤泥處理裝置包括污泥泵承重板和污泥泵組件;所述的污泥泵承重板水平設置在兩個支撐架之間,所述的污泥泵組件前后方向設置在污泥泵承重板上,且污泥泵組件的前部與污泥進料口相連通。
作為優(yōu)選,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的清淤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通過以下步驟:通過行進驅動裝置上的第一行進馬達和第二進行馬達帶動整臺設備進行移動行駛,通過絞頭驅動裝置上的絞頭馬達帶動絞頭進行旋轉驅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帶動絞頭進行升降定位,將前方堅硬的污泥土層絞碎;通過淤泥排開裝置上的淤泥排開馬達帶動淤泥排開轉軸進行旋轉,在移動的同時將絞碎的淤泥排開,防止出現(xiàn)淤泥堆積導致無法進行移動的狀況;通過淤泥處理裝置上的污泥泵組件驅動將排開的淤泥進行輸送處理,通過自動遙控或手動操控控制單元來完成在水下清淤工作。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智能水下清淤設備,該設備通過第一縱向支撐板和所述的第二縱向支撐板縱向平行對齊設置,通過橫向連接板進一步提升了連接強度以及提升支撐固定效果;通過縱向滑槽便于絞頭驅動裝置進一步進行升降定位,從而進一步提升升降滑動的流暢性。通過支撐架進一步提升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及結構強度。通過第一升降滑輪和第二升降滑輪在縱向滑槽內進行移動,從而便于更好的提升升降定位精度,并且也進一步提升升降滑動的流暢性。通過安裝凸臺便于更好的安裝絞頭馬達,能夠提升絞頭馬達在工作時的穩(wěn)定性。通過污泥通孔便于在絞頭旋轉絞動污泥土層時,能夠使絞碎下來的污泥不會堆積在絞頭處,能夠從污泥通孔下落,能夠防止絞頭堵住以及還能便于后續(xù)的清理。通過淤泥排開馬達帶動淤泥排開轉軸進行旋轉,從而便于在行駛中將淤泥排開,防止淤泥堆積將道路阻塞,從而使設備無法繼續(xù)移動。通過多組淤泥排開板組設計能夠進一步更好的將淤泥排開,提升淤泥排開效率以及淤泥排開效果。污泥泵組件的前部與污泥進料口相連通,便于使污泥泵組件將污泥進行輸送,提升水下清淤效率以及清淤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提升水下清淤效果以及提升水下清淤效率。
(發(fā)明人:毛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