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4.10.20
公開(公告)日2016.08.24
IPC分類號C12N11/10; C02F3/34; C12R1/685; C12R1/125; C12R1/865; C12R1/11; C12R1/645; C12R1/465; C12R1/01; C02F103/36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該制劑由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制備而成,使用該制劑處理污水的步驟為首先將黃原膠廢水經(jīng)過格柵,去除大的懸浮物,然后經(jīng)過提升泵提升到初沉池,在初沉池中經(jīng)過冷卻塔的冷卻進入調節(jié)池;然后將調節(jié)池內的黃原膠廢水調節(jié)pH6.0‑7.0,進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添加生物制劑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本發(fā)明制劑經(jīng)濟環(huán)保,價格低廉,可操作性強,應用前景廣闊。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為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備,所述載體為殼聚糖,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為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
放線菌10份、黑曲霉10份、枯草芽孢桿菌8份、釀酒酵母7份、巨大芽孢桿菌5份、反硝化菌5份、紅球菌3份、黃孢原毛平革菌2份;
所述放線菌為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CGMCC No:5706;
所述黑曲霉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CCTCC No:M206034;
所述枯草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2947;
所述釀酒酵母為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GMCC No:2388;
所述巨大芽孢桿菌為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herium)CGMCC No:2267;
所述反硝化菌為反硝化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ATCC 35512;
所述紅球菌為紅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ATCC 15906;
所述黃孢原毛平革菌為黃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ATCC 24725。
說明書
一種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生物發(fā)酵行業(yè)廢水處理領域,具體提供一種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
背景技術
黃原膠(xanthan gum)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農(nóng)業(yè)部的北方研究室(Northern Regional Research Laboratories,NRRL)從野油菜黃單孢菌(Xanthom onas cam pestris)NRRLB21459發(fā)現(xiàn)了分泌的中性水溶性多糖,又稱為漢生膠。它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以218∶2∶2的摩爾比組成的一種微生物胞外雜多糖,其“五糖重復單元”主鏈由2個D-葡萄糖分子經(jīng)β-1,4糖苷鍵連接而成,具有類似纖維素的骨架結構,每2個葡萄糖中的一個碳鍵上連接有一個由2個甘聚糖和1個葡萄糖醛酸組成的三糖側鏈。黃原膠獨特的分子結構賦予了它眾多卓越的理化性能,如良好的增稠性、觸變性、乳化性、假塑性等。它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是能夠與其他多聚糖產(chǎn)生交互作用導致黏度增加,同時,還是一種經(jīng)反復確認的無毒安全的綠色物質,因此成為食品工業(yè)中廣泛使用的一種細菌多糖和目前國際上性能最優(yōu)越的生物膠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Kelco公司投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以來,黃原膠產(chǎn)品在食品、輕工、醫(yī)藥、紡織、化妝品、石油開采和消防等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隨著對黃原膠的需求猛增,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原膠生產(chǎn)國。因為黃原膠是生物發(fā)酵多糖,必然會帶來發(fā)酵廢液污染的問題,由于黃原膠具有不溶機劑,易溶于水的特點所以在生產(chǎn)中需要向發(fā)酵液中添加大量有機溶劑,將黃原膠從發(fā)酵液中沉淀出來,再以蒸餾方獲得產(chǎn)品,其提取產(chǎn)生的廢水特點是含大量菌體和和有機物(COD),還有精餾塔回收酒后的外排廢水和設備清洗,主要污染物為未利用的淀粉、蛋白質等有機物。黃原膠廢水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含有膠類物質,難以降解處理。含有大量的發(fā)酵污染物,主要含有部分氯化鈉、硝酸鈉、氯化鈣等無機鹽及大量的糖類和有機分子物質如殘?zhí)恰⒁宜、丙酮酸等,CODcr在4000mg/L以上。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污染環(huán)境,還會浪費其中的生物物質,同時對我國的水資源構成威脅,將嚴重制約企業(yè)的發(fā)展。
目前對黃原膠廢水的處理方法各有不同,物理法能夠較快速的去除廢水中的物質,但其缺點也不容忽視,如設備要經(jīng)常清洗等,阻止該法在廢水處理中的廣泛應用;瘜W法降解過程則簡單但無規(guī)則。黃原膠在高溫狀態(tài)下,可以與氧化性物質發(fā)生熱降解,但此法需要大量的熱量。而目前的生物處理方法均需要預處理如絮凝、氣浮等。與物理法、化學相比,微生處理廢水具有經(jīng)濟高效等顯著特點并可實現(xiàn)廢水處理的資源化、無害,使得微生物法始終在中占有重要位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傳統(tǒng)工藝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用的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其大幅降低了成產(chǎn)成本,生產(chǎn)過程操作簡便,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節(jié)能減排的要求,減輕了污水處理負擔,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處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制劑,所述生物制劑為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備,所述載體為殼聚糖,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為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
放線菌10份、黑曲霉10份、枯草芽孢桿菌8份、釀酒酵母7份、巨大芽孢桿菌5份、反硝化菌5份、紅球菌3份、黃孢原毛平革菌2份
所述放線菌為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CGMCC NO 5706(CN102703344A);
所述黑曲霉具體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CCTCC No:M206034;(CN1924000);
所述枯草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 2947(CN101838621A);
所述釀酒酵母為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GMCC NO 2388(CN102265984A);
所述巨大芽孢桿菌具體可為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herium)CGMCC No:2267(CN101215532);
所述反硝化菌為反硝化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ATCC 35512;
所述紅球菌為紅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ATCC 15906;(參見文獻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nzoate Catabolic Genes in the Gram-Positiv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DegraderRhodococcus sp. Strain RHA1,J. Bacteriol. November 2001);
所述黃孢原毛平革菌為黃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ATCC 24725(參見文獻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eb1994, p709-714)。
將以上放線菌、黑曲霉、枯草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巨大芽孢桿菌、反硝化菌、紅球菌、黃孢原毛平革菌按照常規(guī)培養(yǎng)濃度均控制在2×108個/克,所培養(yǎng)的菌液按照上述重量份混合得到液體菌劑;
取上述液體菌劑與載體攪拌混合,優(yōu)選以殼聚糖(40-80目)為載體,按照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備,干燥:將混合好物料進行干燥,干燥溫度為20-50℃,干燥后含水量為10-20%;檢驗、包裝:按質量標準檢驗,成品按重量進行包裝,即得固體菌劑。
利用本發(fā)明生物制劑治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將黃原膠廢水首先經(jīng)過格柵,去除大的懸浮物,然后經(jīng)過提升泵提升到初沉池,在初沉池中沉淀后,再經(jīng)過冷卻塔的冷卻進入調節(jié)池;
(2)將調節(jié)池內的黃原膠廢水調節(jié)pH6.0-7.0,進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添加生物制劑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按每立方米每次投加微生物制劑20克,每天投加1次,連續(xù)投加一周,最后靜置3天,將液體排出。
本發(fā)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復合菌劑專門針對本發(fā)明黃原膠制備過程的廢水,將各種能形成優(yōu)勢菌群的菌種,配制成高效微生物制劑,按一定量投加到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加速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以提高系統(tǒng)的生物處理效率,保證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其含有多種對難降解污染物有優(yōu)良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各菌種之間合理配伍,共生協(xié)調,互不拮抗,活性高,生物量大,繁殖快,投加在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對大分子、難降解物質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對傳統(tǒng)的黃原膠過程排放廢水有獨特的處理效果。應用本發(fā)明污水處理方法,可提高處理水量和處理水質,降低運行費用,促進達標排放。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某公司黃原膠生產(chǎn)車間,采用如下方法治理生產(chǎn)污水
一種用于治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將黃原膠廢水首先經(jīng)過格柵,去除大的懸浮物,然后經(jīng)過提升泵提升到初沉池,在初沉池中經(jīng)過冷卻塔的冷卻進入調節(jié)池;
(2)將調節(jié)池內的黃原膠廢水調節(jié)pH6.0-7.0,進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添加生物制劑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所述生物制劑為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備,所述載體為殼聚糖,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為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
放線菌10份、黑曲霉10份、枯草芽孢桿菌8份、釀酒酵母7份、巨大芽孢桿菌5份、反硝化菌5份、紅球菌3份、黃孢原毛平革菌2份
所述放線菌為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CGMCC NO 5706(CN102703344A);
所述黑曲霉具體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CCTCC No:M206034;(CN1924000);
所述枯草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 2947(CN101838621A);
所述釀酒酵母為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GMCC NO 2388(CN102265984A);
所述巨大芽孢桿菌具體可為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herium)CGMCC No:2267(CN101215532);
所述反硝化菌為反硝化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ATCC 35512(參見文獻,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 ATCC 35512的研究進展,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8);
所述紅球菌為紅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ATCC 15906;(參見文獻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enzoate Catabolic Genes in the Gram-Positiv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DegraderRhodococcus sp. Strain RHA1,J. Bacteriol. November 2001);
所述黃孢原毛平革菌為黃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ATCC 24725(參見文獻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eb1994, p709-714)。
將以上放線菌、黑曲霉、枯草芽孢桿菌、釀酒酵母、巨大芽孢桿菌、反硝化菌、紅球菌、黃孢原毛平革菌按照常規(guī)培養(yǎng)濃度均控制在2×108個/克,所培養(yǎng)的菌液按照質量比例混合得到液體菌劑;
取上述液體菌劑與載體攪拌混合,優(yōu)選以殼聚糖(40-80目)為載體,按照載體和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制備,干燥:將混合好物料進行干燥,干燥溫度為20-50℃,干燥后含水量為10-20%;檢驗、包裝:按質量標準檢驗,成品按重量進行包裝,即得固體菌劑。
按每立方米釜底料每次投加微生物制劑20克,每天投加1次,連續(xù)投加一周,最后靜置3天,將液體排出,所述排放標準為廢水處理后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96) 一級標準,具體見表1:
檢測項目初始值排放標準處理后COD<sub>CR</sub>/mg/L827310080BOD<sub>5</sub>/mg/L25603021SS/mg/L19357019pH8.76-87.3
該用于治理黃原膠生產(chǎn)污水的設備總投資91萬元,占地約220平方米,處理水量為12.37萬m3/a,耗電0.6kw.h/ m3,按照電價0.5元kw.h計,折合人民幣0.3元/m3,投加菌劑折合費用為0.15元/m3,全場值班人員需要1人,月工資1500元/人,折合人工費0.08元/m3,故合計廢水處理成本為0.53元/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