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3.08.27
公開(公告)日2014.03.12
IPC分類號C02F3/28
摘要
本實用新型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涉及的是一種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的反應器,屬于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核心裝置生物反應器。包括進水管、布水管、反應器筒體、導流底板、堰板、斜流板、污泥回流管、出水管、污泥回流閥、沼氣出口、排泥管、進水閥、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反應器筒體底部設置有筒底,反應器筒體頂部設置有筒蓋,反應器筒體內上部設置有導流底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堰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斜流板,在反應器筒體內底部設置有布水管,污泥回流管一端與導流底板底部相連通,污泥回流管另一端與進水管相連通;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安裝在反應器筒體底部外側,進水和污泥回流泵進水口與進水管相連,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出水口與布水管相連。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管、布水管、反應器筒體、導流底板、堰板、斜流板、污泥回流管、出水管、沼氣出口、排泥管、進水和污泥回流泵; 反應器筒體底部設置有筒底,反應器筒體頂部設置有筒蓋,反應器筒體內上部設置有導流底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堰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斜流板,在反應器筒體內底部設置有布水管,污泥回流管一端與導流底板底部相連通,污泥回流管另一端與進水管相連通;
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安裝在反應器筒體底部外側,進水和污泥回流泵進水口與進水管相連,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出水口與布水管相連,布水管出口連接有排泥管;
在反應器筒體上部設置有出水管,在反應器筒體頂部的筒蓋上設置有沼氣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反應器筒體內設置有四個區(qū),分別為污泥床區(qū)、污泥懸浮層區(qū)、沉淀區(qū)和出水區(q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在進水管上設置有進水閥,用于控制污水進水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回流管上設置有污泥回流閥,用于控制污泥回流量。
說明書
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涉及的是一種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的反應器,屬于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核心裝置生物反應器。
背景技術
污水生物處理第一代反應器是全混合式反應器,由于處理效果不理想,隨后便研發(fā)出一系列的第二代反應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的特征是在反應器上部設置了一個氣、液、固三相分離器,使容積負荷率比第一代提高一倍多,目前國內外都有較多的工程在使用。
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基礎上又研發(fā)出膨脹顆粒污泥床反應器“EGSB”第三代反應器,其容積負荷率比升降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提高約50%,但是由于性能不夠穩(wěn)定,目前處于研究、試用階段。
第二代反應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和第三代反應膨脹顆粒污泥床反應器“EGSB”,其核心是三相分離器,這是反應器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它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1.三相分離器中的沉淀區(qū)由于受到紊流等不利影響,使得沉淀效果不好。
2.回流縫處有部分進水和升流水的影響使污泥回流受到干擾。
3.經回流縫回流的污泥只能回到污泥懸浮層的上部,對反應器的處理效果貢獻有限。
結果便限制了反應器整體效果和使用的穩(wěn)定性。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是一種高效的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克服了現有反應器的缺點,使其容積負荷率比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提高一倍多,性能穩(wěn)定、可控。
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包括進水管、布水管、反應器筒體、導流底板、堰板、斜流板、污泥回流管、出水管、沼氣出口、排泥管、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反應器筒體底部設置有筒底,反應器筒體頂部設置有筒蓋,反應器筒體內上部設置有導流底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堰板,在導流底板上部設置有斜流板,在反應器筒體內底部設置有布水管,污泥回流管一端與導流底板底部相連通,污泥回流管另一端與進水管相連通。
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安裝在反應器筒體底部外側,進水和污泥回流泵進水口與進水管相連,進水和污泥回流泵出水口與布水管相連,布水管出口連接有排泥管。
在反應器筒體上部設置有出水管。在反應器筒體頂部的筒蓋上設置有沼氣出口。
在進水管上設置有進水閥,用于控制污水進水量。
在污泥回流管上設置有污泥回流閥,用于控制污泥回流量。
反應器筒體內設置有四個區(qū),分別為污泥床區(qū)、污泥懸浮層區(qū)4、沉淀區(qū)和出水區(qū)。
自循環(huán)污泥床反應器沉淀區(qū)按照斜流式向心輻流沉淀原理設計,沉淀區(qū)在斜流板和導流底板之間,使沉淀率提高30~40%。
污泥的回流是由專設的污泥回流管和閥組成,回流的污泥經過回流管和閥之后進入反應器底部的進水和布水系統(tǒng)上升,經過污泥床,污泥懸浮層區(qū)和沉淀區(qū),進行一次全循環(huán)過程;亓鞯奈勰嗟玫匠浞值慕到,同時又增加了反應器的微生物量,使得反應器的效率提高。
污泥回流比是由污泥回流管上的閥和進水閥泵的調整得到控制,使反應器處于可控的最佳運行狀態(tài)。
污泥得到充分的沉淀和最佳的回流,則使污水的水質得到了優(yōu)化,使反應器性能得到了保證。
反應器的高徑比,沉淀區(qū)和回流比等參數按照行業(yè)技術要求設計,規(guī)范化,標準化可靠性得到保證。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反應器中沉淀區(qū),按斜流式向心輻流沉淀原理設計,沉淀率比原三相分離器提高約30~40%。
2、污泥回流是由專設的管道、閥和進水泵控制,使污泥回流在可控制情況下進行。
3、污泥回流進入反應器底層的布水系統(tǒng),再次進入污泥床污泥懸浮層區(qū)和沉淀區(qū)進行全循環(huán),提高了污泥中有機物的降解率,同時又增加了反應器中的微生物量,使反應器的降解能力增加。
4、反應器在同等條件下,容積負荷率比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提高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