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07.23
公開(公告)日2015.11.25
IPC分類號C02F9/04
摘要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用于解決現(xiàn)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通用性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配設有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出口連接有輸出管道,所述輸出管道上連接有分別與除磷池、絮凝池、超濾池連通的除磷池進水閥、絮凝池進水閥和超濾池進水閥;所述除磷池與絮凝池連通,所述絮凝池連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口連通有清水池,所述超濾池內(nèi)設置有超濾組件,所述超濾池的出口與清水池連通。
權(quán)利要求書
1.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配設有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出口連接有輸出管道,所述輸出管道上連接有分別與除磷池、絮凝池、超濾池連通的除磷池進水閥、絮凝池進水閥和超濾池進水閥;所述除磷池與絮凝池連通,所述絮凝池連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口連通有清水池,所述超濾池內(nèi)設置有超濾組件,所述超濾池的出口與清水池連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池和絮凝池的底部設置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與設置除磷池和絮凝池外部的空壓機連通。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池和絮凝池分別配設有除磷加藥裝置和絮凝加藥裝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配設有用于對超濾組件進行反沖的超濾反沖洗泵。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配設有進水檢測儀、進水濁度檢測儀、進水氨氮檢測儀和進水總磷檢測儀。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配設有出水檢測儀、出水濁度檢測儀、出水氨氮檢測儀和出水總磷檢測儀。
說明書
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技術總體而言可分為物理處理技術、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生物化學處理技術和化學處理技術,現(xiàn)有技術中關于污水處理的文獻也較多,例如申請?zhí)枮?01410556467.4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污水輸入管道,曝氣池,一集水槽、至少一個坡形斜面;曝氣池上連接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設置于坡形斜面的頂部;集水槽設置于坡形斜面的底部;至少一個污水輸出管道,污水輸出管道連接于集水槽底部,至少一個過濾單元,設置于坡形斜面與集水槽之間,或設置于集水槽之中,曝氣池內(nèi)還均勻設置對流柱陣列;對流柱包括蓋板和立柱,蓋板露出水面,且蓋板的上表面為深色金屬質(zhì);立柱包括芯軸及包覆在芯軸外側(cè)的耐腐蝕保溫層,芯軸由金屬構(gòu)成,且該芯軸的上方連接至蓋板的上表面,下方連接至集水槽池底;芯軸的近池底端裸露,其余部分由耐腐蝕保溫層包覆,芯軸的近集水槽底端連接有一個散熱部;散熱部由球形薄金屬面構(gòu)成;過濾單元為微孔過濾介質(zhì)。
申請?zhí)枮?01410513206.4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戶用污水處理系統(tǒng),由順次連接的沉淀隔油池、填料池、蓄水提升池、自復氧生物池和人工濕地床組成,沉淀隔油池內(nèi)設置有隔板和總進水管,填料池內(nèi)設有彈性填料和進水管,填料池和蓄水提升池之間有過水孔,蓄水提升池內(nèi)有太陽能與常規(guī)動力相結(jié)合的提升泵,提升泵與提升管相連,自復氧生物池內(nèi)設置有填料層,填料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砂層、細顆粒礫石層和粗顆粒礫石層,自復氧生物池池壁上設置有復氧管和通氣孔,自復氧生物池池底設置有曝氣管,填料層上面設置有布水管,布水管與提升管相連,自復氧生物池通過穿孔排水管與人工濕地床相連,人工濕地床內(nèi)設置有礫石層,人工濕地床底部從上至下依次為土工布層、高密度聚乙烯膜和壓實粘土層,人工濕地床底部設置有可調(diào)出水管,可調(diào)出水管與回用蓄水池相連或與當?shù)氐乇硭w相連;蓄水提升池內(nèi)設置有與提升泵相配合的液位控制器;自復氧生物池設置有預留孔,帳篷安裝在預留孔中;自復氧生物池通過穿孔排水管與緩沖池相連,緩沖池通過恒流出水器與人工濕地床相連;人工濕地床中鋪設有石灰石或硅灰石。
申請?zhí)枮?01510004001.8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處理塔本體,處理塔本體內(nèi)自下而上依次限定出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污泥沉降區(qū)和膜分離區(qū),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內(nèi)填充附著有厭氧微生物的載體顆粒,且適于利用厭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具有豎直設置的導流筒,導流筒上端設置有固液分離器,膜分離區(qū)具有旋轉(zhuǎn)膜組件;污水入口,污水入口設置在位于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側(cè)壁的下部且與導流筒相連通;泥水出口,泥水出口設置在位于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側(cè)壁的上部,且在豎直方向上,泥水出口位置高于固液分離器;泥水入口,泥水入口設置在位于厭氧流化床反應區(qū)側(cè)壁的下部且與導流筒相連通;清水出口,清水出口設置在位于膜分離區(qū)的側(cè)壁上;以及生物氣體出口,生物氣體出口設置在位于膜分離區(qū)的頂部。
申請?zhí)枮?01510116668.7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預缺氧池,與進水管道相連接,用于回流污泥和污水的缺氧反硝化反應;厭氧池,與進水管道相連接,并且與預缺氧化池相導通,用于生化除磷時進行厭氧釋磷;缺氧池,與進水管道相連接,并且與厭氧池相導通,用于反硝化脫氮;好氧池,與缺氧池相導通,用于有機物降解、有機氮和氨氮硝化、磷的吸收;后缺氧池,與好氧池相導通,用于同時硝化反硝化處理;序批式斜板沉淀池,與后缺氧池相導通,用于泥水分離處理和回流污泥的濃縮,回流污泥回流至預缺氧池。
然而,正如上面講述的現(xiàn)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都只能夠針對某一類污水進行處理,不能對不同類型的污水處理,造成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通用性差;并且即使在處理同一企業(yè)污水時,由于生產(chǎn)情況的調(diào)節(jié)(例如加工產(chǎn)品的更換、原料更換、工藝改變)會造成污水水質(zhì)發(fā)生改變,造成已經(jīng)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不能夠滿足污水處理要求,勢必會重新建設新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從而導致投資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有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通用性差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能夠?qū)Σ煌愋偷奈鬯M行處理,能夠提高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利用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配設有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出口連接有輸出管道,所述輸出管道上連接有分別與除磷池、絮凝池、超濾池連通的除磷池進水閥、絮凝池進水閥和超濾池進水閥;所述除磷池與絮凝池連通,所述絮凝池連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口連通有清水池,所述超濾池內(nèi)設置有超濾組件,所述超濾池的出口與清水池連通。
所述除磷池和絮凝池的底部設置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與設置除磷池和絮凝池外部的空壓機連通。
所述除磷池和絮凝池分別配設有除磷加藥裝置和絮凝加藥裝置。
所述清水池配設有用于對超濾組件進行反沖的超濾反沖洗泵。
所述收集池配設有進水檢測儀、進水濁度檢測儀、進水氨氮檢測儀和進水總磷檢測儀。
所述清水池配設有出水檢測儀、出水濁度檢測儀、出水氨氮檢測儀和出水總磷檢測儀。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污水處理廠分類深度處理系統(tǒng),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收集池,所述收集池配設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口連接有輸出管道,所述輸出管道上連接有分別與除磷池、絮凝池、超濾池連通的除磷池進水閥、絮凝池進水閥和超濾池進水閥;所述除磷池與絮凝池連通,所述絮凝池連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出口連通有清水池,所述超濾池內(nèi)設置有超濾組件,所述超濾池的出口與清水池連通。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污水選擇相應的處理系統(tǒng)進行處理,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同時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于污水處理廠的使用,夠降低投資的成本,提高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