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6.05.30
公開(公告)日2016.12.07
IPC分類號C02F9/14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它包括格柵井,其內部設置有格柵;格柵井右端設置有厭氧池,厭氧池右端設置有絮凝池,絮凝池右端設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右端設置有過渡池,過渡池右下端設置有鵝卵石層,鵝卵石層上設置有砂粒層,砂粒層上端設置散裝秸稈層,散裝秸稈層上端設置有有淤泥層,淤泥層上種植有植物;鵝卵石層右端設置有凈化池,凈化池與鵝卵石層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凈化池上設置有排水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結構簡單,建設周期短,造價低,能夠有效解決農村分散水污染問題,同時可以對污染物進行分解并轉化成種植肥料,節(jié)約資源,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
摘要附圖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格柵井(27),其內部設置有格柵(1);所述格柵井(27)右端設置有厭氧池(3),厭氧池(3)右端設置有絮凝池(6),絮凝池右端設置有沉淀池(9),沉淀池(9)右端設置有過渡池(26),過渡池(26)右下端設置有鵝卵石層(17),鵝卵石層(17)上設置有砂粒層(13),砂粒層(13)上端設置散裝秸稈層(12),散裝秸稈層(12)上端設置有有淤泥層(11),淤泥層(11)上種植有植物(10);所述鵝卵石層(17)右端設置有凈化池(15),凈化池(15)與鵝卵石層(17)之間通過連接管(16)連接,凈化池(15)上設置有排水管(1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柵井(27)與厭氧池(3)之間設置有提水管(25),提水管(25)上設置有水泵(2);所述提水管(25)進水口設置在格柵井(27)底部,出水口設置在厭氧池(3)的上端;所述厭氧池(3)內位于提水管(25)出水口下端設置有捆綁秸稈層(4);所述捆綁秸稈層(4)下端設置有支撐網(wǎng)體(5);所述支撐網(wǎng)體(5)下端設置有懸掛組合填料(23);所述懸掛組合填料(23)下端設置有防堵網(wǎng)體(24)。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綁秸稈層(4)包括網(wǎng)體(401)與秸稈(402);所述秸稈(402)設置在網(wǎng)體(401)內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6)內設置有反應筒(19),反應筒(19)內設置有攪拌器(7);所述反應筒(19)底部設置有絮凝池進水管(20);所述厭氧池(3)底部設置有厭氧池出水管(21);所述厭氧池出水管(21)下端連接有絮凝劑添 加管(22),絮凝劑添加管(22)右端與絮凝池進水管(20)連接,絮凝池進水管(20)上設置有水泵(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9)內設置有刮泥器(8);所述沉淀池(9)底部設置有排泥管(18),排泥管(18)上連接有水泵(2)。
說明書
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現(xiàn)在還基本處于“污水靠蒸發(fā),垃圾靠風刮”的現(xiàn)狀。隨著環(huán)境保護部制定的《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考核規(guī)定(試行)》的推廣與實施,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問題日益得到重視與治理。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村莊污染治理還處于空白,其中由于水資源短缺及地下水資源污染問題的增多,而使農村污水治理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年產(chǎn)生90多億噸,而如此巨大的污水量,由于絕大部分農村沒有基本或較完善的污水收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而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從而使得污水任意分散排放。
根據(jù)統(tǒng)計,我國96%以上的村鎮(zhèn)尚無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且鄉(xiāng)鎮(zhèn)處理率<1%。同時,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要求的提高與落后的農村環(huán)境治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因此,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勢在必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結構簡單,建設周期短,造價低,能夠有效解決農村分散水污染問題,同時可以對污染物進行分解并轉化成種植肥料,節(jié)約資源,具有較 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格柵井(27),其內部設置有格柵(1);所述格柵井(27)右端設置有厭氧池(3),厭氧池(3)右端設置有絮凝池(6),絮凝池右端設置有沉淀池(9),沉淀池(9)右端設置有過渡池(26),過渡池(26)右下端設置有鵝卵石層(17),鵝卵石層(17)上設置有砂粒層(13),砂粒層(13)上端設置散裝秸稈層(12),散裝秸稈層(12)上端設置有有淤泥層(11),淤泥層(11)上種植有植物(10);所述鵝卵石層(17)右端設置有凈化池(15),凈化池(15)與鵝卵石層(17)之間通過連接管(16)連接,凈化池(15)上設置有排水管(14)。
進一步的,所述格柵井(27)與厭氧池(3)之間設置有提水管(25),提水管(25)上設置有水泵(2);所述提水管(25)進水口設置在格柵井(27)底部,出水口設置在厭氧池(3)的上端;所述厭氧池(3)內位于提水管(25)出水口下端設置有捆綁秸稈層(4);所述捆綁秸稈層(4)下端設置有支撐網(wǎng)體(5);所述支撐網(wǎng)體(5)下端設置有懸掛組合填料(23);所述懸掛組合填料(23)下端設置有防堵網(wǎng)體(24)。
進一步的,所述捆綁秸稈層(4)包括網(wǎng)體(401)與秸稈(402);所述秸稈(402)設置在網(wǎng)體(401)內部。
進一步的,所述絮凝池(6)內設置有反應筒(19),反應筒(19)內設置有攪拌器(7);所述反應筒(19)底部設置有絮凝池進水管(20);所述厭氧池(3)底部設置有厭氧池出水管(21);所述厭氧池出水管(21)下端連接有絮凝劑添加管(22),絮凝劑添加管(22)右端與絮凝池進水管(20)連接,絮凝池進水管(20)上設置有水泵(2)。
進一步的,所述沉淀池(9)內設置有刮泥器(8);所述沉淀池(9)底部設置有排泥管(18),排泥管(18)上連接有水泵(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厭氧池內設置有捆綁秸稈層,該結構秸稈被包裹網(wǎng)體內,使秸稈不會散落,方便放入及取出,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在厭氧池內發(fā)酵轉換成營養(yǎng)物被秸稈吸收,使捆綁秸稈層轉換成為有機肥,可供給農作物栽培,節(jié)約了資源。
2、防堵網(wǎng)體對厭氧池內的雜質進行阻隔,防止一些雜碎秸稈進入水泵內造成堵塞,保證了設備的正常運行。
3、通過在絮凝池內添加絮凝劑可以有效將有機體進行絮凝,攪拌器可以加速絮凝,絮凝物在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內的刮泥器將沉淀物進行刮除,通過排泥管排除,排除的絮凝物可以作為肥料使用,節(jié)約了能源。
4、設置有鵝卵石層、砂粒層、散裝秸稈層、淤泥層,在淤泥層上栽培植物,這種多層結構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又能保證植物的營養(yǎng),其營養(yǎng)的供應具有良好的連續(xù)性,使植物種植不需要額外施肥,使農民節(jié)省了施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