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城北污水處理廠始建于1995年,是常州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常州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的主體工程,目前處理規(guī)模為10×104m3/d。該廠一期(5×104 m3/d)采用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二期(5×104m3/d)采用A2O工藝。二期工程于1999年6月投運不久,即遇到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該廠進水中所含工業(yè)廢水的比例較高,工業(yè)廢水中又以印染、毛條、化工廢水為主,約占整個工業(yè)廢水的80%。由于其中一家排污單位排放的廢水中油脂類很高(最高達8000mg/L,一般為2000~3000mg/L),致使反應池上覆蓋著一層泡沫,上面沾著厚厚的污泥碎屑,平常根本看不見反應池的液面,雖多次用泵沖、用濾網(wǎng)撈,但收效甚微。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發(fā)現(xiàn)若停止內回流,這種情況便會逐漸消失,于是為消除泡沫,該廠決定臨時取消混合液回流,設想待泡沫消失后即恢復傳統(tǒng)A2O工藝的運行。但隨著檢測數(shù)據(jù)的不斷反饋,發(fā)現(xiàn)取消內回流后,不僅沒有影響有機物、氮、磷的去除,反而磷的去除效果更好,而且運行成本得到降低。
常州市城北污水廠二期工程由常州市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其工藝流程如下:
該廠二期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如表1。
表1 二期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表 mg/L
污染物質 進水 出水
BOD5 200 30
CODCr 400 120
SS 300 30
NH3-N 30 15
TP 4 2
生物反應池的設計參數(shù)如下:
水力停留時間=11.2h
(厭氧:1.4h,缺氧:2.8 h,好氧:7.0h)
容積比為厭氧∶缺氧∶好氧=1∶2∶5
污泥負荷=0.15kgBOD5/(kgMLSS•d)
懸浮物濃度=3.5kg/m3
泥齡=20d
混合液最大回流比=200%
2 運行結果
①二期工程于1999年6月投運,6月—8月基本按傳統(tǒng)A2O工藝運行,而1999年9月至今按改良型A2O工藝運行。1999年6月—8月運行情況與2000年6月—8月運行情況的對照見表2。
表2 傳統(tǒng)型與改良型A2O工藝運行情況對照
項目 CODCr BOD5 SS NH3-N TN TP
1999年6月—8月 進水(mg/L) 344 168 158 12.4 35 2.9
出水(mg/L)5 54.5 13.4 27 3.3 9.4 1.1
去除率(%) 84.2 92.0 82.9 73.4 73.1 62.1
2000年6月—8月 進水(mg/L) 389 142 188 18.5 35.8 3.4
出水(mg/L) 34.2 4.5 9.2 0.07 11.4 0.15
去除率(%) 91.2 96.8 95.1 99.6 68.2 95.6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改良型A2O工藝后,CODCr、SS、NH3-N、TP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TP去除率的提高為最多,而TN去除率略有下降。1999年6月—8月的出水SS值較高(27mg/L),估計與反應池面所積累的碎污泥有關。
②為反映改良型A2O工藝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將二期工程于1999年12月—2000年1月與2000年7月—8月運行情況的對照列于表3。
表3 改良型A2O工藝在不同溫度下的去除效果
項目 CODCr BOD5 SS NH3-N TN TP
1999年12月—2000年1月 進水(mg/L) 521 217 235 19.8 36.6 3.3
出水(mg/L) 38 7.6 13.5 0.7 8.8 0.12
去除率(%) 92.7 96.5 94.3 96.5 75.8 96.4
2000年7月—8月 進水(mg/L) 328 101.3 158 21.8 35.8 4.3
出水(mg/L) 28.2 2.3 8.7 0.4 11.4 0.14
去除率(%) 91.4 97.7 94.5 98.2 68.2 96.7
由表3可以看出,就去除率而言,冬季與夏季的差別不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1998年底進網(wǎng)工業(yè)廢水較多,且絕大部分企業(yè)排放廢水嚴重超過GB 8978—1996三級排放標準,使得城北廠1999年進廠污染物指標較高,而2000年開始,排管處與市環(huán)保局聯(lián)合加強了對污染源頭的管理工作,使城北廠進廠污染物指標明顯下降,但去除率相似是否是因為進水濃度的差異尚需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
③為摸索改良型A2O工藝在不同工藝段污染物的降解情況,于2000年12月—2001年2月分別按進水、厭氧池出水、缺氧池出水及二沉池出水對主要污染物指標進行了分析,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各工藝段對污染物的降解情況 mg/L
采樣時間 采樣地點 CODCr BOD5 TP TN NO3-N NO2-N
2000年12月27日 進水 238 90.7 2.27 27.2 0.62 0.040
厭氧出水 114 60.6 2.00 15.5 0.17 0.070
缺氧出水 78.4 37.8 1.20 10.9 0.055
二沉出水 32.6 0.14 10.5 6.11 0.005
2000年12月28日 進水 315 102 2.86 0.17 0.042
厭氧出水 102 37.4 1.44 0.02 0.047
缺氧出水 77.6 39.4 1.76 <0.02 0.020
二沉出水 28.2 2.96 0.11 5.85 0.004
2001年1月4日 進水 194 75.1 2.21 20.3 1.11
厭氧出水 137 60.1 2.34 18.4 4.79
缺氧出水 103 63.6 2.59 19.9 5.49
二沉出水 25.6 5.40 0.52 15.2 12.7
2001年1月10日 進水 354 118 3.07 22.0 0.249 0.124
厭氧出水 80.7 40.8 1.11 11.8 0.030 0.020
缺氧出水 70.6 32.2 0.92 10.9 0.258 0.087
二沉出水 29.6 0.19 8.0 4.41 0.056
2001年1月11日 進水 370 135 3.31 0.151 0.064
厭氧出水 78.6 36.8 1.41 0.107 0.134
缺氧出水 62.2 25.9 1.07 0.080 0.051
二沉出水 34.2 4.57 0.22 2.71 0.012
2001年2月21日 進水 398 120 1.96 24.5
厭氧出水 311 122 6.26 23.9 0.05 0.070
缺氧出水 287 117 4.75 24.0 0.04 0.061
二沉出水 60.1 21.4 0.23 13.7 2.75 0.407
2001年2月22日 進水 321 112 1.82 25.3
厭氧出水 127 57.7 3.01 17.1 0.04 0.066
缺氧出水 107 38.6 4.46 16.6 0.04 0.038
二沉出水 54.7 14.4 0.19 12.8 5.10 0.726
2001年2月28日 進水 263 123 1.94 26.6
厭氧出水 229 104 6.52 24.4 0.08 0.055
缺氧出水 215 110 5.59 25.3 0.08 0.046
二沉出水 84.8 24.2 0.31 21.6 5.52 0.273
2001年3月1日 進水 346 124 2.01 25.0
厭氧出水 222 95.8 1.49 22.4 0.11 0.050
缺氧出水 212 95.3 4.44 21.5 0.05 0.051
二沉出水 45.1 15.4 0.18 14.0 4.53 0.470
從結果可以看出,厭氧段對有機物(以CODCr為例)降解率平均為48.5%,缺氧段平均為7.6%,好氧段平均為29.4%。由此可見,有機物的降解機理與傳統(tǒng)A2O工藝一致,即污水進入好氧段時其有機物指標已大大降低,實際上,好氧段基本在極低有機負荷下運行。此外,還可以看出,厭氧段對TN已經(jīng)有所去除,只是幅度不大,而厭氧段與缺氧段出水TN相差不大,說明該改良型A2O工藝的缺氧段對TN去除效果不大,而該工藝對TN的去除主要體現(xiàn)在好氧段,表明好氧段實際存在著反硝化作用,其作用比缺氧段大得多。TN的去除是否只有反硝化這一條途徑?剩余污泥的排放是否對TN的去除有積極的作用?這提示我們對反硝化機理及作用條件的研究尚需深入。
3 經(jīng)濟分析
該廠二期工程設計內回流泵為6臺,4用2備,功率為16kW,電價按0.65元/(kW•h)計算,若取消內回流,則全年可節(jié)省電費36.44萬元,污水處理成本大約下降4.5%,這還不包括設備維修、保養(yǎng)、更換等費用。
4 結論與建議
、俪潜蔽鬯畯S二期工程的運行實踐表明,改良型A2O工藝與傳統(tǒng)A2O工藝相比,除TN去除率略有下降外,對有機物、NH3-N及TP的去除率均有明顯的上升,尤以對TP的去除效果為佳,這種工藝較傳統(tǒng)A2O工藝更適合于城北廠的進水水質。
、谌∠旌弦夯亓魇菍鹘y(tǒng)A2O工藝的一種改良,它可以提高對有機物、NH3-N及TP的去除,而且可降低運行成本。此外,該工藝運行結果受溫度的影響不太明顯。
、劢ㄗh有關科研單位加強對此工藝的研究,找出其理論上的原因,便于設計、運行單位引 用,同時建議同類型的有興趣的同行進行該工藝的運行試驗,積累數(shù)據(jù),以便進一步 確定其是否具有推廣價值。
、苡捎谠搹S按傳統(tǒng)A2O工藝運行時間不長,數(shù)據(jù)量(尤以TP、TN、NH3-N等)不 多,計劃在適當時機恢復傳統(tǒng)A2O工藝的運行,以便于工藝比較,增強說服力。
廠址: 城北開發(fā)區(qū)長江東路何家橋
職工人數(shù): 38
占地面積(公頃): 5
處理規(guī)模(萬立方/日): 5
處理深度: 二級
處理工藝: 活性污泥法
服務面積(平方公里): 30
服務人口(萬人): 30
污泥處理工藝: 機械脫水
污泥處置與利用: 外運
工業(yè)廢水占處理水理(%): 5
建設日期: 95-5-1
投產(chǎn)日期: 97-6-1